首页 / / / 章节正文阅读

605【岁入二千五百万两】(3 / 4)

作品:《

“今天的朝会,不如就来议论商业。”赵瀚说道。

宋应星率先说道:“陛下,农为本,商为末,此亘古不变之理也。皆因商人逐利,聚拢钱财越多,便越能操控行市,小民之财皆被其剥削殆尽。因此,重农抑商,必须定为国策,不可使商贾横行天下。”

群臣闻言,纷纷称是。

宋应星又说:“然天下不可无商,商强不一定国强,商弱则必至国弱。前明一朝,商业之衰落,自万历年间而始。朝野上下,对商人予取予夺,甚至无端征税而拘禁商人家属。商人受此盘剥,家破人亡者多矣。因而货物流转不便,城市物价日增,最终苦的还是百姓。”

大明一朝,万历年间商业达到极盛,万历中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

一方面是美洲白银输入减少,另一方面就是不把商人当人。从皇帝到地方官,再到后来的武将、流寇,没钱了就找商人索取,大明的商业远远不如嘉靖年间。

与此同时,大商人跟权贵勾结,可以转嫁损失到小民头上,甚至还权钱交易变得更加富有。而中小商人,破产者无数。

吴应箕已经升任为户部尚书,他接着说:“宋殿阁所言极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兴,无商不富。荀子把天下人,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器械,若能做到如此地步,则江山永固、国富民强也。”

钱谦益突然冒出来:“此义利之辩也。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人人追求富贵,百业之中,唯经商可至暴富。若都去经商,谁来种地耕田?因此,必须重农抑商。于商人而言,当以义取利,不可谋不义之财。得利之后,商人也应当博施济众,如此则义利兼得也。”

除了宋应星说得稍微靠谱,其余都是非常正确的废话!

赵瀚问道:“钱博士所言,是要用仁义道德去约束商人?”

“然也。”钱谦益回答。

“可天下商贾,又有几人是仁商义商。”赵瀚笑问。

钱谦益说道:“商贾越无仁义之心,朝廷就越当教化之。”

赵瀚说道:“庞先生和李先生如何看?”

庞春来说:“不可放任自流,也不可朝令夕改。给商人定下规矩,他们遵守最好,不遵守就严厉惩治!”

李邦华说:“抑制大商贾,善待小商人。”

“好!”

赵瀚顿时笑起来,对庞春来、李邦华的发言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