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国潮198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三十六章 福气(2 / 3)

作品:《国潮1980

再后来,这法子也就惠及到了整个2号院和张士慧和刘炜敬的亲人们了。

张士慧甚至专门写了一封信,教给他远在异地的爹妈。

当然?    像“红烧肘子”这样的硬菜?    只是生活调剂的偶尔需要。

如果说这一手用处还不算太大的话,那么“张大勺”再传的几个几乎家家户户、日日餐餐都要用到的烹饪小窍门?    可就真是功德无量了。

都是些什么呀?

首先就是怎么用味精。

味精这东西?    其实就是谷氨酸钠。

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

后来日本人意识到其中的商业价值,率先创造出了工业生产的“味之素”。

直至传入我国后?    是1921年吴蕴初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才彻底打破了日本人的垄断性经营。

从此?    味精才以低廉的价格进入了普通民众的厨房?    和华夏饮食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不用多说,味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这东西可以提鲜,增进人们的食欲。

还能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某种程度上?    它甚至拉低了鲁菜的技艺门槛?    打破了提香提鲜之法的技能约束。

想当初“味之素”的广告语,不就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吗?

实话实说,这要比起当今社会的保健品来,还真不算虚假广告。

但正所谓过犹不及?    什么事儿一旦过分就成了灾难。

要知道,过去海外的华人?    除了极少数的社会精英,几乎都是被“卖猪仔”过去的沿海贫民。

而这些华工和华工的后代?    就没几个懂得做菜的正经厨师,甚至是在自己家也没上过灶的家伙。

于是他们无不把此物视为调味珍宝。

1968年?    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餐馆?    竟普遍在临街橱窗陈列几十个头号味精大罐以招揽食客?    可见当时滥用味精的情况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这样最终在美国引发了“华人餐馆综合征”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