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吐蕃王的变化(1 / 2)

作品:《大唐:我的徒弟是长乐公主

以丞相为首的这几个大臣,都心里有点发凉。

他们这几人,都敏锐意识到,他们曾经英明神武的大王,似乎在这两年之中,已经变化太多了!

大王虽然依旧掌控着吐蕃,但给人的感觉,已不再是过去对自己人豪迈大方大度的那个王,而变得反复无常性情也有些阴郁了。

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并不是好事。

虽然他们的大王目前还没有发疯的迹象,但纵观过去的那些朝代那些国家,凡是开始有了这种迹象的王,多半以后是要发疯的。

宰相嘴里有些发苦。

他虽然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但他同样知道,若是他倚靠的大王倒台了,他这种大王党,势必要被新王或是辖制大王的新的权臣所忌惮。

而过去无数的例子都在告诉他,这种并不和平的下台方式,必然伴随着浓重的血腥。

宰相的脑袋里快速闪过这些念头,他终究还是没忍住,打算劝说一下大王。

“大王,地上的神迹真不真不好说,但天上的神迹,却难以作假。”宰相苦劝道,“普通人哪里能在白云上写字?大王,这个大唐的幽州王,以此看来,的确不是普通人。不管他到底是何人的转世,此人都只能结交,或是敬而远之,不宜结下仇怨。大王,您过去虽与这位大唐的异姓王有过摩擦矛盾,但其实那只是因为国与国之间产生的摩擦,并且到底只是您吃了亏,那位幽州王并未吃亏。只要您摆出姿态,幽州王未必就会真的牢记在长安的那些事……”

“你的意思,是让我向他服软了?我,乃堂堂吐蕃的大王,你竟然打算让我,向大唐的一个王爷服软?当初我去长安,甚至不曾向李世民服软!”吐蕃王直接一拍椅把手,神情阴冷地说道。

被他盯着,仿佛不是被人盯着,而是被一条毒蛇盯着。

宰相额头冒汗,心里也有些后悔了。

他怎么就将心里话都给说出来了?

大王自从打大唐回来,身负重伤,这两年多时间里,自己不是一直都谨小慎微吗?也正因为谨小慎微,在大王面前从不拂了对方的面子,才能有了宰相之位!

前任宰相可是不仅身死,连家族都被灭了!

就是因为大王认为前任宰相对大王不敬!

想到这些,后悔不已的宰相,忙起身跪下,向上面坐着的人说道:“大王,是臣错了!臣不该对您说这种话!是臣错了!臣有罪!”

“你的确有罪。”吐蕃王盯着宰相沉默了一会儿,才冷冷说道。

目睹这一幕的其他几人,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生怕也被吐蕃王给迁怒。

宰相吓得浑身颤抖。

吐蕃王见状,才慢慢说道:“不过,念在你知错能改的份上,本王就让你戴罪立功。你按照这个名单,将这些人,在月余,尽快定罪!然后,填补上下面本王圈出来的人,能办到吗?”

说话间,就有侍者捧着一卷牛皮纸,递给了宰相。

宰相颤抖着手打开卷着的牛皮纸,看着上面的名单,嘴唇都在颤抖。

狠!

太狠了!

这上面被吐蕃王认为都该处置的人,都是吐蕃目前不大不小的一些官员。

恰恰是属于宰相不至于不敢得罪的那一群人。

但一个两个还好,这么多人,还要在一个月之内将他们全部都找到罪名给扒拉下去,这得罪的人,可就太多了!

而且,这里面有几个人,虽不是对大王十分忠心,却的确是比较清廉的做事的官员,大王居然连这种官员也容不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