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告别(1 / 2)

作品:《修无情道后仙君回心转意了

熟悉的套路,狗血的遭遇。

富家小姐为了穷书生放弃了原本富裕的生活,为他辛辛苦苦生下了孩子,又因为久久等不到远去的相公,带着孩子去京城千里寻夫。却发现相公已经另娶新欢,从此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独留下尚且年幼的孩子。

正巧,孩子遇到了出门游玩的皇子,也就是润清。

润清了解到了温芷的身世,深表同情,并将此事告知了当今的皇帝。

当时的皇帝注重官员的品行,直接招来已经是官员的穷书生,就要罢免他的官职。

穷书生如今的妻子,以及他的老丈人极力的求情,方才免了他的罪责,只是要将还是孩子的温芷接过去悉心照料。

担心温芷会被欺负,清润就经常去找温芷,两人一起出去游玩,倒是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他们一起与乞丐攀谈,了解他们所创立的丐帮,有时还会听他们讲一些打听到的传闻。

会坐在面摊上,点上一碗素面,与周围的小贩们唠唠家常。

偶尔遇上不平之事,也会尽力去帮上一把。

原本应该有着悲惨少时的温芷,因为清润的存在,变得幸运起来。

即便亲生父亲和名义上的母亲再怎么不喜自己,也不敢有一点的苛待,倒是客气的像个陌生人。

后来,在皇帝的应允之下,温芷成了清润的伴读,有幸能够和皇子们一起读书。

成年之后,他通过科举,成功的考取了功名,毅然决然的离开了那个没有半点情感的家。

因为是从小看着长大的,皇帝对于温芷格外的亲近一些,也曾问他想担任什么官职。

许是少时与清润一起在民间的经历,温芷没有选择去担任朝中富贵的官职,而是自请去那偏远地区,担任一方父母官。

皇帝很意外,却也很欣慰,不愧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心性与品行都深得他的心。

对于好友的选择,清润也表示尊重。

只不过他虽然是皇子,却更喜欢四处游历、看书抚琴,向来是没有什么志向。

温芷做了很多地方的县令,每当他所管辖的地方走向繁荣,或者百姓开始安居时,便会自请到另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皇帝也曾想过将他调回京中,都被温芷拒绝了。

无奈之下,只好顺了他的心意,心中对他的喜爱更甚。

甚至在自己临终之前,还嘱咐下一任皇帝要善待温芷,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温芷的那一世活到了六十多岁,这在这个朝代已经算得上是高寿了。

他看着眼前百姓们安居的生活,欣然的闭上了眼睛。

在那个消息十分闭塞的年代,温芷的离世却奇迹般的传遍了他所待过的所有地方。

百姓们自发的在家门前挂上了白色的灯笼,去吊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他们着想的大人。

这样的盛况持续了长达十五天之久,甚至惊动了当今的帝王,他感念温芷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为他设立了一个祠堂。

那个时候已经是王爷的清润也很老了,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怀念着这位一起长大的朋友,可惜因为两人职务的原因,一直离多聚少。

在最后的这段为数不多的时间里,他决定去探寻温芷的脚步,亲眼去看看温芷所经营起来的繁荣。

“我去了你所有任职过的地方,那里的百姓们甚至给你做了雕像,他们热情的给我讲述着你所做的丰功伟绩,眼中是真心实意的敬仰。”清润淡淡的笑着,看向温芷的眼中满是怀念。

“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说来,我走上那条道路,很大一部分还有清润你的功劳。”温芷难得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后脑勺。

“哦?”清润有些许惊讶。“我倒不知,这其中的缘故。”

“是清润你,自小就带着我游历在百姓之中,我见识了他们的疾苦艰难,就想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所以才会在陛下问我想做什么职位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投身民间。”温芷解释道。“若不是那时候的清润,就没有后来的温芷。”

“那倒是我的荣幸。”清润笑了笑。

“对了。”温芷像是想到了什么,疑惑道:“清润为何会在这里,按理说,此刻的清润应该已经转世轮回了许多世,而不是被困在这里。”

“是我自愿留在这里的。”清润笑着解释道:“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我去遍了你所待过的地方,一路上见识了我朝的大好河山,更赞叹于温兄你的成就,恍然间想起我们一起读书时的那段时光,心中有遗憾,就想着还能再见你一面,后来知道了有这个机会,便留了下来。”

“是啊,那个时候,确实快活。”温芷也有些感慨。“我记得,那个时候你最喜欢音律,经常创作了新曲子就弹给我听。”

“也就温兄,不嫌我烦,可以耐心的听我弹完一整首乐曲。”清润叹了一口气。“可惜那段时光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