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青白之恪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3章 权势(6)(1 / 1)

作品:《青白之恪

一早。

“这么热闹,发生什么了?”

“你不知道啊,说是搬石头,赏银十两。”

“还有这好事,骗人的吧。”

“我也觉得不像真的。”

这天,四大城门同时开始,进出城门的人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城门旁停着一辆平板车,拉着一车石头,每个石头大概五十斤,旁边贴着一张告示,谁能把这十块石头从车上搬下来再搬回去,赏银十两。

这是效仿商鞅变法,当时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拟好了,但是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还没有颁布,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凡事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金。老百姓一开始看到后只是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把赏银提高到五十金。最后有一个人搬了木头,真的得到了五十金,大家才相信这不是骗子。最终颁布了那法令(《史记·商君列传》)。

李青白想着用‘搬石头得赏金的办法’,正是参考商鞅变法,先在百姓心中建立诚信,人家才会相信将来寺院建成的时候会在功德碑上刻自己的名字。

她当时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在座的几位大人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

褚恪之从码头把李青白带回来,又领着他去见褚尚书跟各位大人,屋内确实讨论用建功德碑来吸引各大家族捐款。

功德碑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记事记人,记载丰功伟绩,一般都是石材制成,不怕风吹雨淋,能保存长久。

“父亲,李青白或许能解这燃眉之急,也算将功补过,父亲不妨听一听。”褚恪之率先开口。

李青白并没有管周围或不耐烦或好奇的目光,既然公子恪这么看重她,那就好好表现一番,于是清理了一下思路,不卑不亢的开口道:“尚书大人,各位大人,效仿古人建功德碑,把捐款人的名字写在上面,学生也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让学生来算一算,一万万两,这些如果每家募捐十万两,需要千家,如果每家捐献百万两,需要百家,如果每家捐献千万两,需要十家。上京有多少家士族,又有多少家可以舍得拿出千万两?”李青白说完这些,看到褚尚书若有所思,知道自己的话他开始听进去了。

“各位大人,显然,功德碑只刻录士族是有风险的,学生大胆认为,还应该算上这些老百姓。老百姓一人出一两哪怕是一文钱,人数多了,钱数自然就多了。我们再算一算,假如一人捐一两,十万人可以捐十万两,五个州县就可以达到五十万两。但是自古以来老百姓怕官,也不信任官,这怎么办呢?”李青白故意停顿了一下。

是的,让士族募捐可操作性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有圣上和褚府牵头,即便崔府也不会落后,这是帝王的权衡术,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也不用解释。如果最后真的差几十万两呢,募捐的人越多越有备无患。

“所以,让这些老百姓要相信他们这些人也会出现在功德碑上,官和民之间建立诚信关系。”李青白说到这里,已经有人想到了。

“效仿商鞅变法?”一位大人说。

“正是。大人聪慧。木头不好找可以用石头或者其它的,目的达到就行。”李青白道。

各位大人针对此展开了讨论,褚尚书有些反对。想必底下有人看出来了,说了一句:“给这些搬木头的赏银还是个未知数啊。”,确实,褚府还要捐钱呢。

“父亲,赏银还是褚府出的好,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人需要用一个时辰才能完成的事,效果好,半天就可以结束,费不了多少银钱。”褚恪之劝着父亲,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是李青白的口无遮拦,这是一个扬名的机会。

最后,褚尚书连夜写奏折呈给圣上,圣上觉得挺好,一高兴先捐了二百万两。

于是,有了开头这一幕。

李青白发现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人们好奇的心里是相似的,就连怀疑的心里都分毫不差,所以古代的经典故事能成为经典流传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公子,要不我去试试?五十斤的石块,咬咬牙我应该能搬动,还可以赚十两银子。”李青白坐在茶摊前,她自告奋勇负责西城门,是茶摊的老熟人了,老板对她很客气。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褚恪之也来了,估计是怕她办不好。这种担心完全多余嘛,一旁有衙役看着,她只要坐着看热闹就好了。但是一个时辰过去了,看热闹的不少,没有人行动是真,故而有些着急。她不好意思提加钱,毕竟四个城门呢,当初商鞅才用了一个城门。

“再等等。”褚恪之坐在旁边,四平八稳的。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

李青白计上心来。

“公子,我去去就回。”她一溜烟跑到人群里面。

看到一位壮汉貌似有些犹豫,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位壮士,看你力气不小,怎么不上前一试,我那在褚府当厨娘的二姑妈的弟弟跟我说,名额有限,不会超过十个人。先到先得啊,你看我要像你这么壮实,早就上场了,十两呢,光买馒头都能吃好久。再说了,这么多人看着呢,怎么会不给你赏银呢,是吧。”李青白热心的跟他说完,又热心的冲周围的人起哄。

“就是就是,好汉试试,也好给我等传授经验。”

终于,这位壮士上场了,他轻而易举地搬起了一块石头,大概是觉得可以接受,第二次连着两块石头一起搬,“哇”,周围一片赞叹,如此搬下来又搬上去,果然有个衙役过来,从钱袋子里拿出了十两,什么话都没有问,直接给了这位壮汉。

有一就有二,周围人看在这鼓囊囊的钱袋子份上,第二名第三名壮士很快上场。

眼看晌午要到了,李青白越来越眼馋这十两:“公子,快结束了吧,不如最后一个让我上去试试?明天募捐的时候,我可以多捐一些。”

“你搬不动。”褚恪之再次拒接道。李青白听着意思是你这小身板看着力气太小了,不要上去丢人啦。

“公子,我也是穷人家长大的,还是有些力气的。再说了,搬不了也不丢人啊,大不了我再下来嘛。”李青白继续不死心的说。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有银子不赚是傻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