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35汉风再起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九五章 泰安(3 / 3)

作品:《1635汉风再起

同时,各个行业和部门也在绞尽脑汁地发明和改进手头上的生产工具,优化各种生产组织方式,试图以最小的人力消耗,持续扩大工农业产出水平。

王忠毅在移民汉洲之前,除了研读四书五经,备考科举外,最为感兴趣的却是各类工物器具的的运行原理研究和制作。然而,扬州之屠,让他几乎命丧于清虏刀下。后来,迫于危急形势,凭着读书人的身份登上了齐国的移民船,逃离了地狱般的长江北岸,最后来到汉洲本土。

初来汉洲时,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再加之为人通达,没有传统文人的迂腐,便进入建业府,从吏员做起。未几年,因为做事干练,先后任职开元县民政庶务官、新淮安县负责拓殖的庶务官、广宁堡指挥使。两年前转升泰安知县。

在汉洲十余年间,他逐渐发现,齐国官员任职升迁,只注重实绩,对你能做什么道德文章根本不在乎。而且,因为是一个移民汇聚的新型王国,对出身和资历更是一点也不看重--当然,这个建立方才二十年的王国,也无所谓高贵出身和深厚背景的世家大族,只要能在地方做出优异的政绩,一个畅通的上升道路,会向所有具有一定治政能力的官员所开放。

另外,齐国上下对各类机器和科学的重视,也让王忠毅内心深处对工物机器的热爱,也慢慢释放出来。在治理地方,管理庶务之余,他会经常组织泰安当地的工匠和学者一起研究和制造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器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这句齐王经常挂于嘴边的话语,他是深以为然。一个国家,一个地方,若是能用众多的机器,轻松生产出巨量的商品,那将意味着,在有限的人口规模当中,社会产品数量得到急剧增加,相应的,人们可能获得的物质资源或者财富也将比以前提升数倍。

丰衣足食,民富国强,进而天下大治,这个只存在于上古传说中的盛世场景,必将在我齐国得以实现。

在经过数日的研究和改进,一架以畜力为动力输出的脱粒机粗粗研制成功,在一头骡子的牵引下,这台脱粒机可以做到每小时完成三百公斤左右的谷物加工,使得效率较此前使用石磙脱粒,效率足足提升了五倍之多。该机器的发明,比后世英国人安德鲁·米克尔研制的谷物脱粒机足足提前了一百二十年。

“这个机器部件若是全部都采用铁件制作,估计可以更加经久耐用一些。”王忠毅拍了拍机器的木质输料口,“另外,这其中部分传动装置,若再增加一些钢铁齿轮,想必会省力得多。”

“大人,我们这里每月分到的钢铁数量虽然不多,但匀些过来,也是可以做到的。”一名官员笑着说道:“不过,你所说的传动钢铁齿轮,恐怕一时间不好弄来。那需要从北边的建业府那边专门定制,方能有一定的数量供应给我们。”

“什么东西都要从建业府那边运来,太耽误事了。”王忠毅要摇头说道:“要是我们西南地区也建一座钢铁厂,然后再引一些铁器加工厂,或者五金厂来此,岂不是能更好地促进我们西南地区的发展。”

“大人,虽然在距离我泰安县数十里的地方发现了铁矿,但工部或许不会同意我们在此建设一座钢铁厂。”那名官员苦笑着说道:“因为,我们这里缺乏炼铁冶钢所必备的煤炭。……听说,工部属意在南都(今澳洲墨尔本市)兴建一座钢铁厂,他们那里发现了煤矿。”

“……呵呵,话说,南都的运气还真好。前脚刚发现了金矿,后脚又发现了煤矿。如今,还要兴建我齐国第三座钢铁基地。也许,要不了数年时间,这南都就此大兴了!”

“是呀,人家地理资源条件确实比我们泰安要好。更为难得是,以南都为核心的汉南地区行署大总管,可是由去年才从内阁副总理退下来的沉大人(原内阁副总理,吏部尚书沉成安)担当。如此一来,这南都有资源,又有人脉,因势发展起来,那也是顺理成章之事。”那名官员不无羡慕地说道。

“那可未必。”王忠毅瞥了一眼这名官员,“发展,更多依靠的是活人,更是一地官民同心协力之奋斗,可不是一堆死物的所谓资源。”检测到你的最新进度为“第二零七章建业城的和谈(一)”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1635汉风再起    /info-98926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