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35汉风再起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四章 渤海国?(1 / 4)

作品:《1635汉风再起

1658年7月26日,勃利(今俄罗斯伯力市)。

亚康卡·库拉科夫是一名勇敢的哥萨克人,也是新进被任命的勃利堡的督军。

两年前,他奉雅库茨克督军戈洛文的指令,再次探索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地区,并率领援军有效支援在尼布楚成立了达斡尔督军区。

为了支持这次远征,雅库茨克方面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准备相当充分。

远征队准备了船帆、麻包等用的帆布4000多俄尺(1俄尺=米),新制绳索300余俄丈(1俄丈长度=米),旧绳索800俄丈,缆绳380俄丈。还配备了许多造船工具,如凿子、钉子、钻头等。为出征的哥萨克们配备了铠甲、头盔、盾牌和各种火绳枪、火炮、火药和弹丸。

为了便于同土著民打交道,远征队还携带了近10俄尺红色上等呢绒,以及10俄丈天蓝色呢绒。

同时,还特地建造了6艘大平底木船,每艘可乘坐50人。

库拉科夫在出发前,抓紧时间搜集了有关阿穆尔河的情报。他认真研读了曾经探索过该地区卡贝洛夫(此君从勒拿河方向抵近外兴安岭)的探险资料,详细询问莫斯科维金(此君从海路抵达黑龙江下游)的同行人员,力争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万无一失,波亚尔科夫还极力邀请莫斯科维金手下人员参加这次远征。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到位了。1656年7月25日,库拉科夫一行人离开了雅库茨克。

考虑到路途的遥远和艰辛,以及潜在的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的担忧,探险队这次所携带的辎重和武器的数量很多。

这远征队拥有士兵125人,猎人15名,收税官2名,翻译2名,铁匠1名。这支“大军”共有145人,相比于此前的远征往往只有几十人的规模,这支队伍算得上浩浩荡荡了。

库拉科夫一伙人离开雅库茨克,顺着勒拿河而下,数天后到达阿尔丹河口。然后溯着阿尔丹河而上,用时4周抵达乌丘尔河口,又用了10天时间航行至戈纳姆河口。

远征队从这里向上行进200多公里,再往上就不通航了,因为那里形成了许多瀑布和险流。波亚尔科夫一伙人在每一道瀑布前都要把船只拖上河岸,然后再放入瀑布之下的河道里。尤其是戈纳姆河在这段河道,共有四十多道瀑布,至于小瀑布还不在其数。

就这样,哥萨克们在途中克服了无数激流险滩,越过了无数的石梁和浅滩,最后航行到牛耶姆加河口。

但这时严冬将至,河道已经封冻,道路难行,队伍损失了两艘木船。库拉科夫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把队伍一分为二。留下40人由五十人长帕特列凯伊克·米宁率领,在此地留守,保卫船只、粮食及其它财物,约定第二年春天于精奇里江(结雅河)附近会和。

其余的大部队由库拉科夫率领继续前行。他们沿着牛耶姆加河两岸积雪厚重的道路,通过乘坐雪橇的方式开始翻越巍峨的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在跨越了其中的一个隘口后,不知不觉间,这些哥萨克已经越过了黑龙江和勒拿河的分水岭。

库拉科夫终于闯进精奇里江的支流勃良塔河的上游。又经过十余天的行程,库拉科夫到达精奇里江的支流乌姆列坎河,建立了一个小型寨堡。因为,在这里有许多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达斡尔人,必须要对他们实行有效统治。

此前,俄国人来到这里时,就惊奇地发现在精奇里江沿岸的村庄都是由宽敞的木头房子组成的,房子的窗户用油纸糊住。当地的达斡尔村落人口稠密,他们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寨堡里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和豆类,有许多牲口和家禽。达斡尔人还普遍穿着丝绸和棉布衣服,很明显,这是他们用毛皮同南方的鞑靼人交换来的。

库拉科夫部署手下开始捕捉人质,勒索毛皮和粮食,以便补充远征队所需的物资。从人质那里,库拉科夫获得了更多的阿穆尔河下游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