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35汉风再起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五章 蒸汽时代(3 / 5)

作品:《1635汉风再起

因而,目前运行的建(业)永(兴)线,大部分承接的业务是沿线的各种货物和原材料的运输。至于客运资源,却是寥寥(建业府人口基数太少也是一个原因),主要是商人、政府人员,以及部分家资殷实的人家,当然,也有一些纯粹是为了体验一把乘坐火车的乘客。

作为海军的一名资深军官,除了丰厚的军饷,还有数量繁多的各种海上补贴、作战津贴,因而对于数角钱的火车票,朱善平还是轻松支付的起。

建业城至永兴的火车班列,每天只有三班,分别是上午八点、中午一点和下午四点。因为客流量并不多,因而都是客货混列,两三节客运车厢与十几节货运车厢挂在一起运行。

这个时期,受到技术水平限制,火车虽然可以做到正点出发,但还无法保证正点运行,就连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制动装置,在最初的时候,都是零配置。遇到紧急情况根本无法刹车,火车到站不能停到该停的位置。当需要刹车时,完全依赖“手动”,即司机根据经验将锅炉熄火,使火车依照惯性滑行减速,然后在车上吹响哨声,男乘客跳下仍在移动的列车,齐心合力将车拉停。

不过,三年前,一种装在机车轮子上的手动式机械制动闸被发明出来,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司机必须用手扳动闸把,闸瓦慢慢压到轮子上,虽然操作起来麻烦,效果也不好,但总算不用乘客全员出马了。

后来,机车研究人员又对制动装置进行改造,将制动闸安装到每节车厢上,但依然离不开人力制动,司机需要刹车时,就鸣笛示意,在车厢里的制动人员闻声后,立即扳动闸把,使整列火车停下。

火车的载重量从最初的六十余吨,到目前已经能达到两百多吨了。相应的,不论是载人车厢还是载货车厢,尺寸也随之扩大,而且挂载的车厢数量也有所增加。

“嘟……”随着一声高昂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地启动了,许多第一次乘坐火车的乘客,纷纷趴在车窗前,掀开布帘,朝外面观看着。外面的景象随着火车速度的逐渐加快,开始不断地倒退着。

没错,这个时候的火车车厢是没有安装玻璃窗户的,两侧只是简单地挂着一块块帆布布帘,以为雨天遮蔽所用。随着车速的加快,所有的乘客完全可以直接体验时速达三十多公里的“风驰电掣”般感觉。

一些经常乘坐火车的商人和官员,矜持地端坐于硬木座椅上,彼此之间高声地交谈着,从蓬勃发展的工场制造,到利润丰厚的海外贸易,从大明混沌不清的局势,到西洋各国的逸闻轶事……。偶尔瞥两眼那些趴在窗口不时发出惊叹声的“乡巴佬”,脸上不由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优越感。

“也不知道,这铁路什么时候可以修到我们宋城县(今澳洲北部凯瑟琳市)。”严宗安看着窗外不停变换的场景,摇摇头说道:“要不然,就可以从建业城一路坐着火车回到家里了。哪像现在,还要到永兴换乘马车,平白路上要多耽误两三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