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35汉风再起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九八章 奥朗则布的选择(1 / 2)

作品:《1635汉风再起

1677年1月17日,贾姆讷格尔。

当莫卧儿王朝的开国之君巴布尔从中亚转战印度时,他的大军在面对印度的各个土邦王国时,堪称无敌的存在,战斗过程也是摧枯拉朽般的碾压模式。他们不仅有强悍的火炮和火枪,还有着中亚、波斯士兵强悍的军事素养。即便是在战局不利、将领阵亡的逆风局里,他们也依然能够顽强战斗下去。

及至后来,帝国伟大的阿克巴大帝进行了军事改革,使部队的训练、管理和装备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帝国在印度开疆拓土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但也不知从何时起,曾经骁勇无比的莫卧儿帝国军队却逐渐变得有些“疲软”,不再能打了。

数十年前,莫卧儿军队就在与波斯萨法维帝国争夺坎大哈的战役中三战皆墨,以至于军中还患上了“恐波症”。

在后面的皇位继承混战中,更是多次出现全军溃散的大败局。在许多战斗过程中,帝国大军在顺风局面下个个奋勇争先,唯恐捡不到功劳,但一旦局势对己方稍有不利,立刻便会军心动摇,乃至怯战而逃。

要知道,在莫卧儿军队爆发这些种种问题的时候,距离阿克巴统治时期也仅仅只过去了不到50年!

作为印度地区的外来征服者,当年莫卧儿的太祖皇帝巴布尔麾下部队中,将士们多来自中亚的苦寒山地和沙漠地带。这些人在贫瘠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出了吃苦耐劳、骁勇善战的优良品质。同时,他们也融合了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拥有远超印度当地土邦王公军队的恐怖战斗力。

但是,随着他们步步深入南亚次大陆,逐渐扎根印度这片温暖富饶的土地,不可避免地被这里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舒适富足的生活所侵染,战斗力开始迅速退化,昔日的艰苦奋斗精神也渐渐被奢靡享乐之风吹到了九霄云外。

莫卧儿帝国,与晚了一个多世纪出现的大清同为外来征服者建立的帝国,都面对着原有军事力量退化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莫卧儿帝国可以从印度西北方引入更多的强悍外来兵源,为军队补充更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比起大清人丁稀少的索伦兵和荣光不再的蒙古兵,河中、波斯、阿富汗等地的悍勇之士可以说是源源不绝。

但是,自阿克巴开始,连续三代莫卧儿皇帝却为了稳固统治,大力拉拢印度本地印度教王公,让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参与帝国军政事务。甚至还打出了“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这一旗号。阿克巴通过迎娶印度教王公的女儿为后,将这些贵族们引入了朝廷,并让他们在军政系统中担任要职。

阿克巴登基时,莫卧儿军队中的指挥官们几乎都是中亚和波斯的外来户,而到了1582年后,他的两百多名主要军事主官中,只有八十人来自印度以外,另外一百二十多人都变成了印度当地出身之人。

这一改革确实缓解了外来者和印度本地人的矛盾,增强了帝国的凝聚力。但是,随着印度本地人逐渐在帝国军政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亚和波斯等传统兵源输入地的“拥军”活动受到了遏制。比印度人更强悍坚韧的战士们走出群山、大漠和草原,到莫卧儿帝国建功立业的机会,也随之大大减少了。

昔日剽悍的外来者们在印度的土地上不断退化,而外部的新鲜血液又无法及时补充进来,莫卧儿军队逐渐开始由印度本土士兵挑大梁。然而,印度士兵在身体素质、军事素养和士气上都与那些外来者们存在不小的差距。

与能够耐受严寒气候和贫苦环境的中亚人相比,享受着南亚温暖气候和丰饶土地的印度将士们明显更欠缺对不利战况和恶劣环境的耐受力,更没有在不如印度的地区开疆拓土的积极性。

当年,沙贾汗组织的进军中亚之战中,面对不停袭扰的乌兹别克人和比印度艰苦得多的自然环境,莫卧儿将士们很快就产生了厌战、思乡等不利情绪,导致这次耗资巨大的军事行动落得个亏了老本的结局。

他们担心的不是自己战败后的悲惨命运,而是担心一旦己方取胜,自己将会被派驻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从此告别家乡的“温柔窝”。因此,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军官会暗中期盼己方败北,而后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打道回府,回去享受家乡的安乐生活。

此次围杀登陆的齐国军队,皇帝陛下为了振奋军心,激励士气,不惜以亲征的方式,领大军十五万,浩浩荡荡地从德里杀到古杰拉特。

然而,从抵达艾哈迈达巴德以后,大军便开始经历一段比较艰难的旅程,萨纳恩德、苏伦德拉讷格尔、焦蒂拉、拉杰科德、帕德达里、特罗尔,途径的大小城镇皆被齐军袭破,并遭到严重的损毁。

大军不仅无法得到沿途的物资补给,反而在风餐露宿的情况下,要安抚流离失所的难民,拿出宝贵的粮食赈济百姓,动用军队官兵去清理城市废墟,然后还要从遥远的后方,一点一点将大军所需补给运送前方。

待杀至贾姆讷格尔小城,莫卧儿军队上下无不期望毕其功于一役,以绝对的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将逃窜至此的所有齐国军队尽数歼灭,然后大军安然返回德里,继续享受昔日美好的幸福生活。

可是,大军猛攻数日,不仅没能击破这座小城,尽歼齐军,反而使得帝国军队遭受到巨大的伤亡。

赖以凭持的炮兵被人家给揍趴下了,难以再战;骑兵除了跃马扬威,为大军压住阵脚,轻易不敢冲击齐军布设严密的城防;轻步兵部队在几日的亡命冲锋中,伤亡万余,士气已丧,不堪驱使。

七天前,皇帝陛下见部队伤亡较大,攻击乏力,且军心隐有不稳的状况,便命令部队暂停进攻,休整一日。

然而,大军却从那天起,便未再发起任何进攻了,一直处于“休整”状态,并摆出了一副了长期围困齐军的架势。

这场战斗,对莫卧儿军队而言,彻头彻尾的是一场单边被虐的过程。齐国的火炮数量更多,火力更猛,他们的火枪性能也比莫卧儿军的火绳枪更加优异,士兵的表现,也更为强悍和勇敢。

曾经,依靠先进的火器,庞大的人数优势,暴打西北地区的叛乱部族时,莫卧儿军队无不表现得异常从容,战场上的交换比,也更为有利于帝国军队,获取的战果更是辉煌无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