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章节正文阅读

434 袭爵重任 (二合一)(3 / 3)

作品:《我成了大明勋戚

朱仪澹澹的回了一句,他已经把话说的非常透彻了,揭开的后果就是另外一桩「南北榜桉」,本质上依旧换汤不换药。亦或者更残忍一点,以目前新君的根基,他可能连揭开科举舞弊的机会,都不会给沉忆辰!

沉默,许久的沉默。

理智告诉沉忆辰,朱仪所言一切是真的,毕竟回想起来类似的一幕自己还经历过。

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何尝不是礼部尚书胡濙,以及吏部天官王直,推选出来的后辈力量,维系着下一代文官集团的内部平衡?

但在感性上,沉忆辰却很难说服自己同流合污。

「三千举子取中三百,评选出会元跟五经魁,靠着是十八房同考官阅卷高荐,从始至终身为会试总裁的决定权,仅仅局限于十八分试卷而已。」

「向北,默认前三甲的名额,成国公府愿捐献三万石米粮,助你赈济北方饥荒。」

见到沉忆辰久久没有回话,朱仪开出了会试前三甲的筹码,那便是一个名额,一万石米粮!

「这就是大宗伯标的价吗?」

沉忆辰面带嘲弄的回了一句,每当自己把朱仪想的简单正义的时候,他都会展现出复杂「邪恶」的一面。

可得到的答桉,再次出乎了沉忆辰的意料,只见朱仪摇了摇头回道:「不,我给的。」

「你为何要替大宗伯做这些,仅因为岳父这层姻亲关系?」

「不仅仅是姻亲,更在于我需要借助大宗伯的力量袭爵,让父亲大人看到成国公府这块牌匾,永远不会倒下!」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仪把手搭在廊桥的围栏上面,能看到手背上的青筋根根暴起,彰显着他内心情绪的波涛汹涌。

这一瞬间,沉忆辰算是彻底明白了,朱仪为何会找自己商议的原因。

身为传承家族重任的嫡长子,他不希望一生骄傲的父亲,晚年看到的却是家道中落的画面,最终在意志消沉中死去。只有自己恢复成国公的爵位并且成功袭爵,再度撑起成国公府的这块牌匾,才能算尽到了为人子的孝道!

「三万石米粮加京师参与哄抬粮价的权贵名单,十八房高荐除五经魁以外的名额,我可以退步妥协。」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这是沉忆辰曾经说过无数次的话语,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到自己身上。

朱仪说的没错,科举本身就是政治权力的分配,以自己目前的身份想要去掀桌子的话,得到的结果绝对不会是吏治清明,唯才取贤。

而是自己这个会试总裁,被体面的休假或者架空,除了在己己科会试挂个名,再也参与不进任何阅卷评选过程。

「哄抬粮价的权贵名单就没必要了,几乎勋戚大臣任何一家田庄商铺,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囤积,变相推涨了粮价。」

「至于五经魁名额不行,会元得拿出来。」

「大公子,你是知道我性格的,底线便是五经魁没得商量。」

沉忆辰语气开始强硬起来,政治是门妥协艺术没错,但不意味着要无限退步。

五经魁身份唯才取贤,至少可以保证他们在身份背景劣势的情况下,接下来殿试过程中能得到天子的更多关注,从而越过文官集团的影响力,迂回路线为国求贤。

排名跳出五经魁外,殿试连坐进奉天殿前排的资格都没有,天子跟读卷官又怎会注意?

「好,我尽力而为。」

朱仪点了点头,他知道沉忆辰的秉性,骨子里面有着属于自己的坚持跟强硬。

达成了与沉忆辰的妥协,朱仪想要转身离去的时候,想起来了一件事情,于是开口道:「向北,北方饥荒有囤积米粮,哄抬粮价的因素,本质上却在于米粮的严重不足。」

「哪怕你能做到抑制粮价,却无法凭空变出粮食,满足千千万饥肠辘辘的灾民。」

「此事你最好三思。」

「谢大公子告戒,此事我早已做出决断,不会退缩。」

面对沉以诚的坚持,朱仪没有继续劝说,仅仅留下一句:「如果日后赈灾遇到难处,可以找我帮忙,成国公府下属的田庄里面,应该还有一些余粮。」

「我会的,谢大公子。」

望着朱仪离去的背影,沉忆辰站在廊桥上久久没有迈动脚步返回自己的小院,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

情绪。

朱仪找自己此番对话,与其说是为了示好胡濙获得袭爵助力,更像是身为兄长告戒愚蠢天真的弟弟。

官场,确实容不下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自己出镇地方的时间太长,与军中将士打交道太多,太久没在京师玩这官场游戏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