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章节正文阅读

435 筹备粮战 (二合一)(3 / 4)

作品:《我成了大明勋戚

“向北,就让我放个消息?”

赵鸿杰不确信的问了一句,自己怎么愈发看不懂沉忆辰的举动了。

“没错,对象是囤积米粮的朝中勋戚大臣,必须要让他们确信一点,那就是我为了掩饰自己夸下的海口,借助成国公府的存粮却赈灾济民。”

沉忆辰要赵鸿杰传播的不是普通放粮消息,相反是姜太公的鱼饵,愿者上钩!

朱仪跟杨鸿泽两人都强调过一点,那就是北方闹粮荒的本质,在于去年鞑虏入关带来的供给不足。哪怕仅仅只有百分之十的缺口,造成的结果都是粮价飞涨,直至那百分之十的人买不起粮食饿死,才会结束这一场粮荒惨剧。

为何沉忆辰在顺天贡院门前答应何闻道的为民请命,没有像以往那样在朝中掀起波澜?

就在于外戚孙忠为首的一干利益集团,深知核心问题点在哪里,哪怕你沉忆辰有着通天之能,难道还能凭空变出来粮食去赈灾济民?

靠一张嘴,永远解决不了粮荒,压根就不用担心。

现在沉忆辰依托年前的未雨绸缪,让许逢原足足从南方各地筹集了接近三百万石米粮,分批源源不断的通过海运朝北方运输,足够平定市场解决这一场危机。

可如果单纯解除的话,幕后黑手依托这段时间,早就已经赚的盆满钚满,无非就是没得继续发国难财罢了。

那些死去的百姓,那些家破人亡的平民,那些被迫欠贷卖掉田产的佃户,谁来帮他们讨回一个公道?

沉忆辰从来不信任以德报怨那一条,他贯彻的始终是以直报怨。哪怕上到亲王、皇帝,为了“公道”二字,沉忆辰都敢去行大逆不道之举,更何况区区的外戚。

他必须要让对方付出惨痛的代价,让后来者不敢再犯,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赈灾济民!

“靠成国公府的余粮恐怕无法打下粮价,甚至他们会派人过来全盘抢购你出售的米粮,根本就无法对市场粮价产生多大的影响。”

赵鸿杰摇了摇头,他并不知道沉忆辰外海有着一支运粮舰队,还以为对方是想靠着公爷的家底帮助,去完成赈灾济民。

虽然成国公曾贵为大明国公,但相比较那些热衷于敛财的藩王勋戚而言,那些家产属实有些排不上号。俸禄一年不过三千五百石,再加上再加上庄园封地产出,撑死一年一万石左右。

粮食这东西不能久存,最多放三年陈粮,赵鸿杰大致就能猜出成国公府余粮三万石左右。

不得不说,赵鸿杰猜测的很准,朱仪能帮助沉忆辰的余粮数目,就在三万石!

“鸿杰,如果我说成国公府名义上的余粮,有三百万石呢?”

“什么,三百万石?”

听到这个数字,赵鸿杰觉得沉忆辰仿佛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整个大明一年粮税收入,不过才区区两千多万石,成国公何时成为了窃国大盗,能有三百万石余粮?

成国公确实没这个本事,但沉忆辰垄断了跟倭国海外贸易,甚至还让邓茂七占据了倭国外岛地盘,与当年福建矿工叛军恢复老本行,自己开挖倭国的银行,累积下来的财富称之为富可敌国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