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 群情(3 / 5)

作品:《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接下来,李系、曹系、朱瞻坤嫡系都会遭到清洗,而且是名正言顺的清洗。

朝廷之上,至少有七成以上的官员,在经济上是有问题,经不住查的。

陈文廷和陈进儒不想坐以待毙,垂死挣扎一下总是要的。

但现在二陈发现,如果他们再闹腾,可能等不到朝廷的清洗时间,现在就会被杨清源当成鸡给杀了。

其实和二陈这般想法的人有很多,无论是曹守正还是李宏毅在朝堂上都是一棵参天大树,其下有许多依附于他们的党羽。

有个伟大政治家引述过一句话: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官场其实就是政治派系的角力场。

即便是大周的官场相对清明,但依旧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不考虑常朝和大朝会,不少官员,甚至没和朱瞻坤这个刚登基的皇帝见过几次,更有甚者可能私下都没有见过朱瞻坤,谈什么忠君。

今日,如此激烈,最大的原因,其实是想自保而已!

二陈哑火了,但宋问严没有,他不是二陈这样的纸老虎,他虽然迂腐了一些,但刚直不屈。

“杨清源,你这个不忠不孝之徒!弑杀君上,你还敢问要什么交代?交出兵权,回府静思己过,听候朝廷发落!!”

事实再次证明,脱粉回踩,比黑粉还要可怕得多。

这位宋问严原本就是杨清源的铁粉,现在开口就要杨清源的命。

这个时候要杨清源交出兵权,静思己过,听候发落,就等于让杨清源引颈就戮。

虽然宋问严这个说法在政治上很不成熟,但确实是不少人的内心想法。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严惩弑君者,这是基本的政治诉求。

看着宋问严真诚无惧的目光,杨清源知道宋问严,这个人是虽然思想守旧,政治上拙劣,但是个君子。

“朱瞻坤死,虽诸公含怒而来,本侯可以理解。但本侯问一句,当日天子冤杀于大学士之时,诸位正人君子何在?!天理公道何在?!”

杨清源此问,让含元殿中含怒质问的一百多名官员们微微安静,原本如鼎沸的气势也是微微一滞。

当时为于延益发声的人里,有站在殿中眼睑低垂的右都御史,都察院正程青松,有正闭目养神的左都御史李蔚光、协助杨清源谋反的左佥都御史李寻欢。

而二陈和宋问严身后的大多数人,当时不仅没有为了所谓的公理正义站出来,而且还是于延益冤案的推手。

此刻之所以站出来,一是为了自保,希望能借助众人之力,来斗倒杨清源,二则是因为杨清源的弑君行为,践踏整个朝堂的秩序,无论是宋问严这样的心怀道义之人,还是浑水摸鱼之辈,都会下意识地想要惩戒!

而且,朝堂上有个潜规则——法不责众。

对于大部分来说虽然不忿杨清源的行径,但绝对没有非要和杨清源过不去,不惜性命的程度。

在众人微微思考之时,有人站出来了,吏部侍郎申汝墨,曾经也是钱牧谦的弟子,但后来他为了得朱瞻坤的圣眷,便与钱牧谦和杨清源决裂。

当然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建极殿学士,未来大学士的候选人之一。

“杨清源,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天子即便有错,也轮不到你来诛杀,更何况起兵谋逆本就是罪不容诛。还有,李大学士和曹尚书何在?!该不会也遭了你的毒手吧!?”

叛徒,往往比敌人更遭人恨!

所以申汝墨也很急,他为了内阁之位,背叛了恩师,一旦让杨清源掌权,肯定没他好果子吃!

“敢问,申大人,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语出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