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四大高僧(2 / 3)

作品:《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杨清源见状,露出了不置可否的笑容。

了凡的剑法看似威力强大,但是在杨清源眼中不过尔尔,尚未习得达摩剑的真意。

天下剑法少有杨清源不精通的,了凡一个专精拳掌的高手在他面前强行用剑,未免是贻笑大方了。

这达摩剑法,乃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乃是禅宗初祖,达摩尊者在嵩山面壁十八年之后,创出的一套剑法,共有三十三招。

达摩剑以怪招闻名天下,其身法、步法之奇之巧也是其他剑法望尘莫及的,然而毕竟出自佛家,慈悲的胸怀总是忘不了的,只要能够制服敌人即可。

似了凡这般剑气森森反而是落了下乘。

杨清源随手真元一引,也折断了一根柳枝,一样还是达摩剑。

只是和了凡的宝相庄严、剑气森然不同,杨清源活像一个醉汉。脚步踉跄踉踉,只见他东一剑,西一剑,好像毫不用力,漫不经心,一根柳枝指东打西,指南打北,看似毫无章法,实是奇妙绝伦。

倏然而来,寂然而去,当真是到了意在剑先,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极上乘境界!

双方交手寥寥数剑,了凡心中便暗道失策。

竟然在杨清源面前以自己不擅长的剑术讨教,实在是过人自信了。

不过这事也不能全怪了凡,他也没能想到,杨清源的剑道修为竟然已经高明如斯。

了凡想要以真元硬拼,但是杨清源的剑气如影随形,一招失手,招招失先,直到三十剑后,了凡才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契机。

原本的剑招突然一变,枯枝也被了凡的真元尽数震碎。

随后了凡化剑为掌,一招韦陀掌递出。

韦陀为护持正法的一位大菩萨,手持金刚宝杵重八万四千斤,金刚不坏身,发大誓愿,佛佛出世拥护佛法。

这韦陀掌法自然也是刚猛厚重,力大无穷。

原本以为了凡化剑为掌,多少能逼出杨清源一点东西来,可只见杨清源手中的枯枝似是化了几个圈,这磅礴浑厚,刚猛大力的掌劲就被消融于无形之中。

一旁的了尽看着两人的交手,心中暗自摇头,看来想要凭借了凡一人之力,探出杨清源的虚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思索间,了尽的目光便转向了一旁的四大高僧。

他们四人虽非净念禅宗的高手,但俱是洞玄之境,且四人联手,默契十足,若是他们四人,或许能探出杨清源的虚实。

就在了凡继续出手之时,了尽暗中传音给四大高僧。

片刻之中,就在了凡和杨清源斗得正酣之时,四大高僧突然同喧佛号。

四人声音不一,声调有异,嘉祥绵长,道信柔和,智慧清朗,帝心雄浑,但同时借用了佛门的狮子吼的法门。

四人的声音合起来,却有如晨钟暮鼓,震荡四周,可把深迷在人世苦海作其春秋大梦者惊醒过来,觉悟人生只是一场幻梦空花!

不过这般音功之法对杨清源却没有丝毫的影响。

他于洞玄境前,明悟本心。

人心死而道心生,剑心通明澄澈,便是梵清惠来了,也要自愧不如。

声浪散去,了尽才开口道,“了凡师弟,退下!”

了尽发话,了凡即便依旧手痒,但还是收手,向着杨清源竖起单掌一礼。

“阿弥陀佛,杨侯的武功确实是天下一绝,老僧不如远矣。”

言罢,了凡便退后,将空间留给了杨清源和四大高僧。

“怎么?!佛门还有四个人一起讨教的说法。”

杨清源语气平淡,却其中不乏讥讽之意。

但是在场之人俱是修为高深之辈,岂会因为杨清源一句话就易其心志?!

四僧一派安详自得,在这佛寺肃穆庄严的气氛下,配合他们静如渊岳,莫测高深的行藏,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我等四人,见猎心喜,欲联手向杨侯讨教一二,还请杨侯不吝赐教。”

柳望舒身影一幻便出现在杨清源的身侧,这等身法,在场之中,唯有杨清源可以胜过。

“这就是佛门高僧吗?能把四人围攻一人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看到柳望舒这般动作,了尽心中得计!

这也是他计划的一部分,通过围攻杨清源来试探柳望舒。

杨清源在三年前便已入法天象地之境,即便是毒龙尊者金世遗也败在他的剑下。

四大高僧联手再强,也不过是四个洞玄境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