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心机博弈(2 / 3)

作品:《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对于李远能从军事考虑到政治层面的,赵王对他的天赋表示认可,李远不但善于轻骑突进,而且该谨慎的时候会比邱福更加谨慎,考虑事情也更加周全,综合能力当在邱福之上。

但赵王却并不是很喜欢李远。天赋高和受主君喜爱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除了小部分极其自信的雄主明君外,大部分的人都会喜欢不太聪明的手下。

太过聪明,有政治天赋,就会考虑得全面;考虑得全面就意味着权衡,这样会让忠诚变得不纯粹。

就像汉高帝偏爱樊哙,武帝青睐冠军,魏武独宠虎痴,高祖心向开平一般。

这种人都有类似的特点——悍勇无双,且政治上不成熟。

这样的人对于主君来说,更加忠诚。

原本的邱福就是这样的人,可惜他辜负了赵王的期望,只能当一个猛将,难以独领一军。

虽然没有那般喜爱李远,但赵王还是解释道,“李远,你对朝廷中枢的权力构成还是不够了解。虽然内阁中枢执掌治政大权,但他们并不能直接对在外的将士形成干涉,必须经过六军都督府才能指导用兵。内阁的部分文臣虽然想要尽快催促赵天麟用兵,但是他们的意见都被六军都督府的吴克明拦下了!”

赵天麟的焦急并不是政治上的。

只听赵王继续说道,“若是平常之时,赵天麟当然不会心急,他会在做好万全准备之后,才考虑渡河作战。可现在有一个比稳妥更重要的东西摆在他们的面前。”

“是何物?!”

“自然是本王!”赵王的脸上闪过了一丝自傲之色,只要杀了他,靖难之役就会提前结束。

虽然也不知道赵王在自傲什么,但他就是很自傲!

“可王爷,您是秘密前来军中,赵天麟怎么可能知道呢?!”

朱楷来大营的这段时日,一直深居简出,基本不见其他人。情报是如何泄露的。

“瞒不住的!你这军中不知道有多少奸细,怎么可能瞒得住锦衣卫的情报!”

李远闻言立时下拜,“王爷,末将治军不严,使得锦衣卫的探子打入军中,窃取我军情报,还请王爷恕罪!”

朱楷将想要下拜的李远搀扶住,随后开口道,“不必如此,此时不能怪在你身上。别说是你,就算是本王也拿锦衣卫没有办法。”

锦衣卫原本为太祖的亲军,在吸收了原大理寺的镇狱司战力后,高手如云,开始监察天下。

第一任锦衣卫都指挥毛骧也是情报上的奇才,将锦衣卫的情报网铺满了天下。

朱楷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组织,但依旧不是锦衣卫的对手,在情报交锋之上,一直处于下风。

连赵王身边都是如此,就更遑论这些在外的大军了,锦衣卫想要潜伏简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你以为本王让张文弼在你军中频繁活动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告诉这些军中的奸细,本王就在你军中。”

赵王没有办法彻底消除这些探子和内奸,但可以想办法将他们化为己用。

几名投靠了赵王的锦衣卫精英将北镇抚司要求清查、确认赵王行踪的消息告知了赵王。

赵王由此确认,自己的行踪大概率已经暴露了,只是锦衣卫尚且不能肯定,故而才会传下这样的命令。

赵王得知之后,便干脆利用这一点,主动将消息传了出去。

张文弼一直随侍赵王左右,他突然出现在了李远军中,那赵王的行踪便可以通过张文弼来进行佐证。

“所以本王就是那个诱饵,诱使赵天麟加速用兵的诱饵。”

赵王不仅仅是一个重要军事人物,更是靖难军的主君,擒杀赵王几乎等于平定叛乱。

这样的利益足够让赵天麟去冒险。

“可若是他不愿冒险呢?!”李远觉得赵王想法太过理想化了,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

上一秒,赵天麟可能会因为赵王的存在而热血上涌,下一瞬,也许一个副将的谏言就能让他冷静下来,这其中变数太多。

朱楷也是明白了李远的意思,此人的用兵天赋确实不低,若是换成邱福在此,恐怕现在只能喊王爷神机妙算了。

不过有的时候,领导不需要你的有效质疑,只需要会喊“六六六”的简单部下。

“我之所以笃定赵天麟一定会从此渡河,并不是靠这些诱导,这些只是加码的条件,并不是真正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