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3 / 3)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怎么感觉宋军是凯旋呢……所以还是看看辽国人的记载吧:

「秋七月癸未,沙等及宋兵战于高梁河……大败之。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甲申,击宋余军,所杀甚众……」

——《辽史·景宗本纪》

宋军不是主动撤退,而是被辽军击败,才狼狈溃逃的。而更为关键的是对赵光义逃跑的时间等细节的描述,称赵光义在癸未日的夜晚就跑了,丢下大部队不管,导致第二天甲申日宋军的全面溃败。

如果赵光义真是在前一天夜晚就提前开溜,并且到了涿州之后才换乘驴车继续南逃的话,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就是说赵光义有可能是骑马跑了一天两夜才从幽州跑到300公里外的涿州,比较符合客观逻辑。

粉饰自己,抹黑敌军,这是常规操作,我们不能全盘接受宋朝人的记载,更不能照单全收契丹人的记载。

另外,《资治通鉴续编》等已经自己打脸了,比如在「整军徐还」之后,立刻就记载说「大军不整,南向而溃」。

按照《资治通鉴续编》的完整叙述,赵光义在癸未日失利后,就安排了撤军计划,「你们断后,我先撤」,等他跑到涿州后,收到了前线的驰奏,说诸军向南溃退,于是赵光义派崔翰率领一千多侍卫军前往制止,崔翰为了节约时间单人独骑前往,抵达前线后,崔翰对诸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诸军遂安。崔翰因此受到了特殊褒奖。随后,赵光义命崔翰等人分别屯驻定州、镇州及关南地区,赐予他们「便宜行事」特权,以阻击辽军的追击。

总之,还是强调宋军是有序撤退,一切尽在赵光义同志的掌握之中。

事实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