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40章 走下神坛的安重诲(3 / 3)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安重诲好不容易“鸽派”一次,竟遭如此戏弄,于是大发雷霆,极力教唆李嗣源对淮南动武,幸亏李嗣源明智,没有听从。而安重诲对淮南深深的敌视,也成为他的另一项死罪的来源。

其实这些死罪的控诉,都不是李嗣源处死安重诲的真正原因,而是借口。

安重诲跌落神坛,是因他树敌太多。他性格耿直而刚烈,眼里不揉沙子,其实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纪检委领导。然而随着他权势的快速增长,难免会压制不住心魔,德不配位,为公的同时也谋私。

而真正导致他身败名裂的直接原因,是他卷入了一场最凶险的政治斗争,触碰了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容触碰的底线——立储。这里的水太深,他把握不住。

自李嗣源登基之后,短短几年之内,安重诲党同伐异,在排斥异己的道路上毫不手软,令人生畏:

1,豆卢革、韦说

此二人是前朝(庄宗李存勖)宰相,废物点心、马屁精,无所建树,一朝天子一朝臣,拿掉这二人,倒也无可厚非。只不过安重诲的手段有些残忍,当时,两位前朝宰相已经获罪,被剥夺了一切官职,在家养老退休,永远地退出了政治舞台,已经不再对安重诲构成威胁,但安重诲仍要赶尽杀绝,追究二人在荆南问题上的失误,赐死。

2,任圜

因与安重诲政见不同而遭排挤,同样是被剥夺一切实权,在家退休养老,而安重诲也诬告他密结朱守殷,赐死。

这三位前朝高级官员的含冤而死,特别是任圜的死,让安重诲的形象一落千丈,有识之士纷纷指责他气量狭窄、公报私仇、赶尽杀绝、毫无人性。连安重诲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但即便自责,也要这么做。

安重诲在立国之初就为自己打造了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恐怖人设。

/74/7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