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46章 安重诲的末日2(2 / 5)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安重诲“谋反”,李嗣源只斩了级别最低、也是最先造谣的边彦温,在宰相提出质疑后,才不情愿地将另两人诛杀,却始终没有提出要找三人当面质问,查明真相。

李嗣源明知这三人是诬告,却不调查幕后真凶,还与安重诲相对而泣。

这些小线索非常容易被忽视,这是未来某件大事的伏笔。

安重诲躲过了这次诬告,然而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前文已经简单介绍了安重诲的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他树敌太多。

王德妃与宦官孟汉琼相勾结,得到了李嗣源越来越多的信任,“后宫干政”和“宦官干政”的苗头死灰复燃,贪婪地谋求更多的权力。

谁最有权力?安重诲。所以王德妃更加不遗余力地抨击安重诲,争夺他手中的权力。

后宫、宦官、满朝文武公卿……郭崇韬就是这么死的。安重诲害怕极了,他不止一次地拿李存勖的例子劝谏李嗣源,拿“抽爹算计刘”劝谏王德妃,却没有想到自己也要时刻警惕郭崇韬的前车之鉴。

这是人们通常会犯的通病,对别人的缺点明察秋毫,对自己的毛病熟视无睹。人类的眼睛可以看见巍峨耸立的泰山,可以眺望东海蓝天,却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安重诲决定缴枪投降,主动退出这场不可能赢的政治斗争。他上疏提出辞职请求,愿意交出一切权力,告老还乡,只求保住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