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74章 周革汉命1(3 / 4)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首先,契丹大军在内丘城遭到了顽强抵抗。内丘城小而固,契丹大军一连五日无法攻下,且伤亡惨重。后来是因城里的五百守军投降,契丹才将内丘城攻下,随后屠城。虽然斩获颇丰,但契丹死伤惨重,耶律阮没有足够的号召力,只能见好就收。

其次,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妖异之事”。

那时发生了月食,游牧民族对月食的恐惧不亚于中原人对日食的恐惧;据记载,契丹的军营中也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这些怪事导致契丹军心不稳,与第一个原因一样,耶律阮缺乏绝对的管控力,因而选择退兵。

第三,是因为后汉已经及时作出了反应,派郭威挂帅巡边。游牧民族一贯以来都是以剽掠为主,奉行的是敌进我退之战术。耶律阮的战略目的是来锻炼队伍、树立威望的,他没有意愿、更没有实力吞并河北,所以既然中原派出大军,耶律阮也就满载着战利品,打道回府了。

耶律阮退兵时,已经向后汉派来了和解使节。使节还未赶到汴州,刘承祐就已经遇弑了,而中途接待这位契丹和平使节的,是郭威的亲信将领——刘词。那位跟随郭威平定河中李守贞,临危不乱,抵挡住“王三铁”偷营劫寨的将领。

看到这儿,“阴谋论”的支持者们会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所有疑问迎刃而解:郭威为什么敢磨磨蹭蹭,置河北危急于不顾?因为河北根本就不危急,耶律阮走了,还给郭威打了招呼。郭威集团故意夸大契丹的威胁,迫使后汉朝廷给他更大、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典型的挟洋自重。

我们不可以武断地说郭威与耶律阮之间有什么肮脏龌龊的秘密协定,但政治家之间的默契还是有的。

当然,即便是没有这种默契,契丹人没有故意配合郭威的演出,也没关系,因为这出戏的主角是郭威。只要契丹是真心实意地回家就可以了,剩下的工作郭威可以独自完成。

南方诸国乱了,北方契丹走了,郭威推翻后汉的工作基本没有了外部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