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2)

作品:《穿成炮灰女配后和反派HE了

“泽之,你是没看到啊,刚才世子咳了不少血。”

“哎,他估计是太过劳心了,以致积累成疾了。”

“这几个月,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正月里染了风寒,到现在不但未痊愈,反而还越来越差了。

本王真怕他是伤了心肺。”

说着,端王揉了揉眉心,疲惫不已。

顾泽之担心地问道:“父王,那大夫怎么说?”

端王朝通往内室的那道门帘看去,沉声道:“大夫和良医还在里面给世子会诊。”

“本王此前也跟世子说了几次,要他好好休养,可是世子应归应,私底下还是操劳得很。”

“他这病就是劳心劳力熬出来的。”

顾泽之的眉头又皱得紧了一些,叹道:“世子确实操劳。”

“前几日,我带着小氿去城外遛马时,偶然路过大营附近,还遇上了世子。

当时世子就在咳嗽,我还劝世子回府休养……”

他的话以一声叹息作为收尾,意思是,顾晨之终究没听他的劝。

端王闻言,看着顾泽之的眼神又多了三分慈爱,觉得顾泽之心里对世子虽然有所误会,但心里还是对这个长兄颇为关心的,一心为世子着想。

“泽之,你有心了。”

端王不由在心里感慨着:泽之成了亲后,长大了不少。

顾泽之又劝慰道:“父王,您也别太担心了,世子的病只要好好静养,相信一年半载肯定能全好。”

端王依旧眉头紧蹙。

问题是,世子怕是静不下心来好好养,现在的时机也不对。

朝廷和豫州很快就要开战了,本来西疆这边,他坐镇后方,由世子领兵是最好的,但是现在,世子病成这样,肯定是领不了兵的。

西疆军虽然有不少杰出的将领,但是因为前些年与西荻之战,导致军中将领断了层,现在西疆军中二品以上武将多是年老,再下面就是些经验不够的年轻将士,这些人还远远不足以服众。

再者,端王府一向是西疆军的主心骨,要是豫王谋逆,端王府的人不亲自上战场,怕是会又引来一些无端的揣测,最后反而导致军心不稳。

端王又揉了揉眉心,沉声道:“泽之,大战在即,我担心世子的身子不能领兵……”

世子病了,这不仅仅是王府的家事,也会影响国事。

屋子里,静了一静。

“父王说得是。”

顾泽之沉吟着附和道,“可是咳血症最忌劳心劳力,世子这时候上战场,怕是会病上加病。”

端王越发觉得老怀安慰,心想他们兄弟俩的感情肯定是缓和了。

哎,毕竟是亲兄弟,血浓于水。

泽之其实自小都很敬重世子这个长兄的。

一旁的秦氿默默地端起了茶盅,亲眼看着顾泽之不动声色地就给端王挖了个大坑。

而端王很显然已经上钩了。

果然——

“泽之,不如你留下别走了。”

端王本来只是脱口而出,但话出口后,他就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顾泽之留下来,西疆军可以由他来领兵,那么,世子能好好休养,皇帝也能放心,不会担心端王府拥兵自重,帮着豫王府。

端王越想越觉得这主意最稳妥,正色道:“泽之,你留下来,就可以由你来领兵。”

端王目光灼灼地盯着顾泽之,完全没注意到顾泽之另一边的秦氿端着茶盅的手微微抖了一下。

秦氿连忙做出一副低眉顺眼的姿态,顺便在心里端王掬了把同情泪。

顾泽之露出为难之色,迟疑道:“父王,这样不好吧?”

“我在京城还有差事,我答应了皇上入夏前回京的。”

“再说,军中不能有二主。”

顾泽之神情真挚,目光清澈,瞧着句句发自肺腑。

端王听了顾泽之这番话,心下彻底释然。

要是顾泽之一口答应,端王还会有些疑虑,生怕他对世子位动了心思,可是顾泽之断然拒绝了,他如此坚定,反而让端王相信顾泽之是没有二心的。

尤其再想刚刚顾晨之咳血咳成那样,端王对于他的这个主意就愈发坚定了。

泽之曾在西疆军中待过好几年,也立下了不少军功,去岁他又为皇帝平定了闽州,是个将才,他应该是顶替世子最合适的人选了。

于是,端王反而义正言辞地劝起了顾泽之来:“泽之,本王知道你为难,可是现在要以大局为重。”

“军中不能无帅!”

“泽之,你和世子是亲兄弟,本王不相信你还能信谁?

世子如今病着,病得还不轻,需要有人分忧。”

“朝廷和豫州大战将至,西疆责任重大,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端王义正言辞地劝着顾泽之,从大局到亲情,双管齐下。

顾泽之微抿薄唇,眼帘半垂,露出沉思的表情,似乎还有几分犹豫。

须臾,顾泽之才抬眼看向端王,道:“父王,这事得问问世子。”

顾泽之没有一口回绝,令端王如释重负。

“世子一定会答应的。”

端王喜形于色地颔首道。

在端王看来,顾晨之不可能不答应。

长子顾晨之性子稳重,与底下的弟弟们那是兄友弟恭,很有长兄如父的风范。

听端王说得信誓旦旦,秦氿忍不住朝他看了一眼,再次感慨他老人家在世子的问题上,还真是一如往日的眼瞎、心也瞎。

秦氿的目光又移向了顾泽之,顾泽之没有再说话,一副但凭父兄做主的做派。

他看着滴水不漏,外人根本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秦氿盯着他俊美的侧脸,心口微紧,有些心疼。

这时,通往內室的门帘被人打起,一个身形削瘦的中年大夫和王良医一前一后地从里面出来了。

中年大夫恭敬地给端王行了礼,禀道:“王爷,世子爷是忧思过重,劳心劳力,乃至体虚气弱。

本来是小小伤寒,拖久了,乃至肝木横恣,肾气不摄,肺金伤损,所以咳血不止。”

“待鄙人开个平肝、润肺、降胃、补肾的方子给世子爷。

不过,此症还是要多休息,慢慢将养着。

世子爷万不可再操劳了,否则这咳血症怕是会更重,小病拖成了大病……”

他委婉地说着,心里是觉得世子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危及性命,可是这话他可不敢说给端王听,也怕端王觉得他在危言耸听。

王良医在一旁点了点头,也认同他的看法。

端王挥了挥手,让大夫去开药。

“泽之,你看,大夫们都这么说,这药吃了这么久了,世子的病却半点起色也没有。”

端王又叹了口气,“世子就是太累了,才会每况愈下,还是得有人帮衬帮衬,让他安心养病。”

端王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一边带着顾泽之走进了內室,秦氿留在了堂屋候着。

內室里,静悄悄地,落针可闻。

丫鬟们全都噤若寒蝉,垂眸盯着鞋尖。

顾晨之躺在床上,原本沾染了鲜血的外袍已经被脱下了,只着霜白色的中衣,身上盖着薄被,整个人瞧着越发清瘦。

世子妃也在,见端王与顾泽之进来了,忙起身给他们见礼:“父王,三弟。”

顾晨之已经醒了过来,双眸死死地望着端王与顾泽之,眼神阴鸷如枭,泛着瘆人的寒芒。

他闭了闭眼,当端王走到床前时,他又恢复如常,虚弱而又憔悴。

端王看着顾晨之这样也心疼,安慰道:“晨之,方才王良医和回春堂的徐大夫都给你看了,放心,没有大碍的,你只要好好休养,好好服药,不日就会痊愈。”

顾晨之的眼睫微微颤了颤,盯着端王问道:“父王,大夫怎么说?”

端王答道:“大夫说你是劳累过度,会给你开个方子调剂脏腑。”

顾晨之感觉自己仿佛又被端王捅了一刀,如坠冰窖。

父王在说谎!

樨香楼的那个老大夫不可能没告诉父王,他中了毒了,但是父王还这么说,这意味着什么?

父王肯定早就知道这件事,而且一直瞒着他。

父王是想让他就这么死得不明不白!

想着,顾晨之的脸色又白了三分。

端王只以为他是忧心病情,又安抚道:“晨之,你别太担心了。

既然这些大夫都说你不是大病,定是无大碍的。

你这病最忌多思。”

端王好声好气地说着,一片慈父之心,但是顾晨之越听心越凉,一颗心急坠直下。

瞧着时机差不多了,顾泽之恰如其分地开口道:“世子要多休息,不要劳神。”

端王没多想,顺着顾泽之的话往下说:“泽之说得对,你要静心休养。”

这句话其实寻常得很,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顾晨之瞳孔微缩,脑海里反复地回荡着端王的这句话:泽之说得对。

端王没注意,又道:“晨之,本王想留泽之在西疆多待些日子,给你分忧,你也好静心休养,暂时别理会其他的事了。”

“晨之,你觉得怎么样?”

顾晨之:“!”

顾晨之只觉得胸口一阵灼烧感,似有一座火山在心发了。

父王做的这一切,果然是为了让他给顾泽之腾位子!

“咳咳咳……”

顾晨之脸色一白,又剧烈地咳嗽了起来,再次咳出了一滩滩鲜血,把那薄被溅得血红。

“世子!”

世子妃吓坏了,发出尖锐的喊声,几乎掀翻屋顶。

端王面色大变,也是失声唤道:“晨之……”

端王是真急了,就算他原来还打算听听顾晨之的意见,此刻看到他这副样子,也不敢听了。

他当机立断地说道:“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

“泽之,你先别回京了,留在西疆。”

“晨之,你好好休息,其他的事都让泽之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