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知行合一(1 / 4)

作品:《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641知行合一

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其始于《尚书》与《左传》,《尚书》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左传》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之说。知指认知或良知,行指行为、行动。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ωWω.GoNЬ.οrG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明武宗正德四年,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自古以来,汉人不缺少。知道的人呢,确缺少知行合一的人。

其他的不说,就那官场来说。

那个不知道贪官,狗官对国家,对百姓的伤害。

那个不知道汉奸,畜生对国家的伤害。

但是自古以来,贪官狗官,什么是断绝过?

又有多少贪官在被抓之前,每天喊着本官清廉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