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穿入聊斋当剑仙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七十章 点拨黛玉(1 / 3)

作品:《穿入聊斋当剑仙

张成琳暗道了声厉害。

他有八成把握断定,所谓的青楼杀人案,必有隐情,甚至有可能是北静王安排的,毕竟读书人良莠不齐,未必就没有修出神通的投靠了北静王,犯些恶性案件,败坏读书人的名声,倒逼朝廷接纳佛道二门。

可这种事情,一来没有证据,二来,就算这次挡住,过几天,又有读书人仗着神通犯事,难道还能次次挡?

张成琳看向武恺和高明,都从彼此的目中,读出了一丝无奈。

张成琳心知大势已不可逆,问道:“佛道二门如何协理朝廷?”

北静王沉声道:“孤与法海禅师及守正真人商议了下,朝政由文官打理,一群和尚道士处理不了政务,却可另设职司,由佛道二门择精英子弟加入,专门处理天下妖魔鬼怪作恶及仰仗神通肆意妄为者,诸位以为如何?”

三人面色稍霁,虽从长远来看,新设的职司必将发展成比东厂还要恐怖的庞然大物,但是朝廷也可以往里面掺沙子,培养自己人啊!

高明沉吟道:“此职司事关重大,不可由佛道二门专擅,儒家门人,修出神通者,亦须加入,共同维护天下安宁。”

“此乃应有之义!”

北静王早知如此,微微一笑。

一晃,数日过去。

朝廷传出消息,将设提刑司,专辑以神通不法事,顿时,天下哗然!

谁都知道,在神通现世的时代,提刑司的权力必凌驾于原东厂之上,也意味着佛道二门正式介入朝廷的权力中枢,可谁都没法阻止。

倘若读书人时不时的作一桩惨案,谁能受得了?

一味的包庇,只会将读书人的名声败坏,成为人人喊打的存在,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出家人也是人。

为了权力,道门曾有过黄巾之乱,孙恩卢循之乱,佛门也曾有过蓄养僧兵,反抗朝廷的黑历史。

争论的焦点在于,读书人在提刑司中,处于什么地位,又占据多大的比例,最起码读书人要据有一席之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可是诸圣先贤传法不久,领悟了神通的读书人凤毛麟角,天然处于劣势,内阁中,张成琳、高明与武恺的态度是能拖则拖,为读书人尽量争取时间。

北静王与王子腾,则是联合四王八公施加压力。

朝廷里,吵吵嚷嚷不休。

而王宵,居家‘养伤’,老神在在。

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这种事情插不上嘴,索性落个逍遥自在。

每日晚饭后,王宵、黛玉、小青、小十八娘十九娘与紫鹃雪雁,还有小翠带着元丰过来,一起以五音读书法读书,合读的效果比一个人单读更加明显。

毕竟五音读书法是通过独有的音节震荡,去芜存菁,体会精义,而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偏差,通过音律,将各人理解交织在一起,取长补短,融汇贯通。

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领悟儒家精义的速度,能提升大约三到五成。

让王宵意外的是,元丰虽是傻子,可五音读书法一学就会,并且精义每有独到之处,对他的补充作用几乎不逊于黛玉。

黛玉是绛珠仙草转世,虽是人身,却是仙魂,读书能读出名堂,并不奇怪,元丰就让人捉摸不透了。

孟子曾说,儒家有知、止、定、静、安、虑、得,七层境界,虽未明言,但想来与学术上的修养有关,还关乎着神通的威能。

王宵就感觉,自己的知境在一遍遍的诵读四书五经的过程中,渐渐圆浑,当然,距离圆满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每当他偷偷潜往城外,发动鸾和鸣的时候,消耗的文气都有所减少,这显然印证了他的猜测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