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幽幽往事:一段关于肌肉与记忆(2 / 3)

作品:《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那一刻,台下没有半点声音,所有观众就那么看着幽幽,幽幽坐在钢琴前,宛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牢笼。

以至于到了今天,林幽幽坐在舞台上,还会被那晚的恐惧笼罩,那是一种她描述不出来的窒息,她总觉得下一次落指,她就会出错。

这事只有她自己知道。

-

好,肯定有人觉得太玄乎,学个琴还整出心理创伤了,这不扯呢么,那么多学琴的,不都好好的?

嗐,一名叫德苏扎的巴西男子,正在家里床上躺着睡得好好的,结果被一头从天而降的牛砸穿房顶击中。

嘎了。

才特么四十五。

这不扯?德苏扎但凡没有睡觉的习惯,也不至于此。

好,有人真关心,我不管是牛嘎了,还是人嘎了,我只关心我家娃儿学琴到底靠什么背谱。

如果真有人这么问,靠什么,李安可能嘴上不会这么回答,但他心里会这么想,您得找个对钢琴教学认知度高,且负责并有方法的老师。

呵呵。

您别笑,除非您家孩子是里的气运之子,不然除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郎哥一路,每一任老师都是钢琴教育大家,老魏还把孙女交给李安带呢!

必须得承认的是,%的琴童没有老魏这么个姥爷。

他们最普遍的现状是,学了那么几年钢琴,没有和声基础,稍懂点乐理皮毛,可以认识五线谱,能弹点小曲,可能不完整。

这是实际情况,没有批判意味。

但是跟着一个对钢琴教学认知度高的老师,几年下来不该只有这点成绩。

孩子至少能坚持在学,不是吗?

这里对老师的“教学认知度高”这一说法,也没有和绝对出色的演奏能力划等号。

对钢琴教学认知度高的老师,如果他负责,有足够的经验,他会在一开始就把谱子上的所有东西都揉碎一点点告诉孩子。

每节课都会这样,每拿到一首新曲目就会这样。

这所谓的所有东西,包括了谱面上的每一个角落。

然后通过日常练习,指导孩子在慢速条件下一点点将谱面上的每一个标记。

无论是音乐术语,还是表情记号,甚至是和声变化时的为什么,都要引导着孩子运用配套知识去理解。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孩子在学习一首曲子的过程中,无形就在旋律之外建立起了另一套记忆系统。

坐标。

把系统里的每一个坐标按顺序链接起来,变成一条线,这条线就叫做音乐的脉络。

音乐脉络会引导孩子从被动到主动,去记住谱面,再加上听觉记忆,这个时候,背谱的路径就不再是单线程或双线程了。

这个时候,肌肉记忆在背谱中的权重,也被无形降到最低,单纯地成为一种因大量练习而积累下的辅助手段。

试问,整个过程是不是需要一个对钢琴教学有高度认知、且负责并有方法的老师。

可李安为什么嘴上不会这么说。

因为他还在这条路上摸索,他还年轻,没有足够多的教学经历来支撑他的想法。

回答每一个琴童家长,他都不能信口就来。

但是隐隐地,他又觉得这条路径是正确的,虽然很多时候会很麻烦。

比如教孩子们从最基本的三要素开始学习分析谱面。

比如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讲乐理。

比如在某个下的午后,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三和弦的色彩不该是刻板的。

各种例子数不胜数,李安在钢琴教学这条路上,始终都是用心的。

即便他的付出都得到了等价的物质回报,但迟俞没有坚持下来,罗霄然的进度难题,王其春的左手等等等等,这些问题依然会让他时常思考,如何做好一个钢琴老师。

当然,他也得到了有更多超出物质的回报。

比如小季顺利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比如小车斩获今年的蓉城杯A组金奖。

比如王小虎已经连续一周早晨八点半完成练琴打卡。

比如小北震惊现场的梦幻曲。

比如马可能用自己的话给林果果解释什么是长发披肩大波浪。(卷二113章)

比如刘丰瑞这个小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背谱越来越利索了,莫不是经过蓉城杯决赛的失常发挥之后,背地里偷偷努力了?

他一会必须得好好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