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鄙人不善破局,唯善搅局(1 / 2)

作品:《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在19世纪,能称的上医学会议的一般是各大协会牵头举办的各式讲座和讨论会。没有继续教育的学分,也没有硬性规定,通知以信函的方式送去医生所在的医院,除非需要上台发言,否则基本随缘参加。【1】

它们被笼统地分成三大类,皇家医师协会的内科学会议,外科学院的外科学会议,以及药剂师协会的药学会议。

这些会议基本以城市为单位运作,绝大多数的规模很小,就和大学课堂一样。参会的医生大都来自同一城市,偶尔会有外乡医生前来取经,但国内不同城市间的交流依然稀少,更别提跨国间的交流了。

通讯能力的低效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信息差,再加上一些愚昧无知、顽固不化和练习量低下,外科新技术的发展虽然已经上了高速公路,但它的扩散依然有限。

17-18世纪所谓的外科学还是一盘外科医生和理发师混搭的散沙,水平停留在三分钟截肢和表皮切肿去脓的小打小闹上。

那时不存在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会议,因为技术只看止血手速和胆量,也确实没什么好多交流的。

直到19世纪之初,伊格纳茨的祖父创立了外科学院,把奥地利的外科学狠狠提升了一个台阶。

每三个月一次的会议主要用于判断手术新风向,以及一些重要手术过程的回溯和整理。会议的目的就是将手术技术推广到其他医生手里,算是外科发展的一种催化剂。

但学院也有其局限性,能进医学协会的人,都是领域里的大人物,外科学院也不例外。

最低学历要求也得是个硕士,而且严格限定在了欧洲顶尖大学之中。学历符合要求的人才有资格拿起五年独立主刀的工作经验来当敲门砖,如果遇上能为自己推荐的贵人相助,简历才会被送进外科学院新成员审议会。

会议是公开的,本身没有硬性规定非学院成员不能参加,因为这早已是所有人的共识了。

他们坚信,拿不到成员资格的人根本听不懂会议内容,来了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挤占掉别人的座位。为了外科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去掉那些还在抱紧滚油烙铁的理发师是当务之急,就和拒绝女性进入一样合情合理。

卡维肯定不是外科学院的成员,不论毕业院校、年资都差了一大截,是普通人一辈子都赶不上的巨大差距。

他也一直没在意过这种学术会议,甚至都不知道外科学院的存在,反正将来迟早会有,强求一时没有意义。

但在这种情况下,一封由现任院长瓦特曼亲笔书写的邀请信被送进了市立总医院的大门。

全信上下都铺满了一位老院长对于后起新秀的欣赏,并且划清了自己和坚持身份第一的保守派之间的关系,以一个求贤若渴的学者形象希望卡维能参加这场会议。【2】

凭借瓦特曼的威望,想必任何一位年轻医生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都会选择立刻接受,不会有第二个选项。

但卡维却仍然犹豫。

他出席过许多会议,就算到了21世纪,人依然看重身份头衔。并不是说这些不好,毕竟都是大家靠实力争取来的东西,很珍惜。但越珍惜也就越看重,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卡维对这场会议没太多兴趣,自己身处全奥地利最大的医院,当代医疗水平就在眼前没必要再去了解。

而且现在没学历没经验,在别人眼里只是个“偶然成功”的暴发户,典型的才不配位。这种情况下,上演讲台汇报工作就算不被攻击,也难以起到传播外科技术和自身价值的作用。

与其这样还不如窝在医院,多照料那位可怜的李本先生来得实在。

然而前进容易掉坑,后退就更麻烦了。像卡维这样已经上了报纸的“名人”,拒绝外科学院的邀请是件极不明智的事。

本来各大媒体就已经对例会蠢蠢欲动,如此猛料必然会被他们添油加醋一番。到那个时候【卡维恃才傲物,断然拒绝外科学院邀请】就会跃然纸上,任何反驳和解释都会成为炒热这一观点的佐料。

卡维又不是阿尔方斯,没可能提着细剑去和那些记者决斗,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避开这些坑。

老院长放低身段亲自提出了邀请,不去就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例会还是得去,只不过去之前得做些前期准备工作。

按照伊格纳茨的说法,如果瓦特曼真心邀请卡维,他就该在信封内准备好临时通行证,然后还得塞一张50克朗作为上台演讲的出场费和车费。

这是他爷爷定下的规矩,建院伊始就邀请过几位理发师上台演讲,给的就是这些东西。只是理发师们的技术粗劣,难堪大用,所以很快就被封印进了历史长河之中。

然而卡维收到的这封信里什么都没有。

钱倒是无所谓,对卡维来说,50克朗不是个大数目。可通行证很重要,没有学院的临时通行证连大门都进不去。所以卡维又给瓦特曼去了一封回信。12日早晨收到的邀请信,12日下午的回信应该在第二天一早就送上瓦特曼的办公桌。【3】

和略带一丝强迫的“苦口婆心”不同,卡维的信是沾染了一丢丢讽刺意味的表面谦卑。但直到会议开场的今天,瓦特曼仍然没有给予答复。

卡维实在不喜欢被人指指点点,本想就此推掉这场会议,但伊格纳茨还是给了一个折中方案,让卡维以自己学生的身份进入会场。有院长的亲笔来信,加之副院长的肯定,进入会场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老师,你知道我要的根本不是什么出入会场的通行证。”

卡维坐在会议厅第二排的位置,苦笑着和伊格纳茨说道:“我要的只是您父亲的态度,现在看来他的态度,或者说整个外科学院对我的态度都很模糊。”

他的言辞非常委婉,伊格纳茨也知道这事儿做得很勉强,只能劝道:“你进门的时候他们也没拦着,其实还好。”

卡维笑着摇摇头,用手指点了点身后:“隔开那么多距离,我都能听到‘理发师’的字眼。这儿可是皇家外科学院,能顺利进门的‘理发师’恐怕就只有我一个吧。”

伊格纳茨叹了口气:“我还以为你不太在意这种东西。”

“我父亲当时还能拿起手术刀的时候,我确实不在意。但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世道变了。”

卡维回头看了眼忙碌的会议厅,陆续入场的外科医生们都穿着价格不菲的衬衣外套,头戴高帽,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着独属于绅士的优雅:“倒是有几张熟面孔,手术的时候我见过。”

“这很正常,以后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的。”伊格纳茨忽然问道,“对了,有件事我一直想问问你,你父亲什么时候去世的?”

“哦,在两年多前,伦巴第的一场交通意外。”卡维无奈地说道,“成为当地最好外科医生的悲哀就在于,在自己出事的时候永远得不到当地最好的医疗服务。”

伊格纳茨似乎深有感触:“他要是健在的话,我倒是想和他聊聊。”

“唉......”

现如今的外科还一片混沌,不论涉及什么脏器,只要有把握,任何外科医生都能手术。所以一场外科例会中,能集合各类手术,这样来自于21世纪的卡维大开眼界。

前一场还在说着碎石的新器械,后一场已经聊到了乳腺癌根治,再然后就又一次跳进腹腔的大坑,说起疝气了。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手术中,唯一能真正被独立区分开的,则是卡维一直都没怎么尝试过的整形。

皮肤肿瘤、皮下皮血管瘤、鼻重塑整形、耳整形,甚至是上下颌的骨关节矫正手术都是例会的重点介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