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一脚踹飞一个土著(2 / 5)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甚至实际差距还要更大一些,因为原时空里英军可没有大规模的使用木制弹托加金属圆盘引信的榴弹,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实心炮弹以及木制引信榴弹,也没有弹托。

但是楚军,可是大规模列装了木制弹托加金属圆盘引信的榴弹。

楚军一向来都非常重视火炮发展,也非常重视榴弹的发展的,打仗的时候一般也是榴弹不要钱一样往外打。

某种程度上来说,楚军如今的火炮技术,是领先于国内其他行业的,发展到现在,其整体技术水准已经相当于原时空十九世纪中期,也就是美国南北内战时期了。

相对来说,步兵武器的发展反倒是要缓慢一些,其火帽击发枪大概也就相当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水准。

火炮也好,火枪也好,楚军的装备至少领先荷兰人好几代以上!

荷兰人现在连靠谱的成熟燧发枪都没有装备,连线列战术都还没开始搞呢,但是楚军都已经开始玩火帽击发枪了。

早期燧发枪和火帽击发枪之间的差距,按照原时空的说法,那就是至少两百年的差距!

上述仅仅是武器上的领先,而万炳林陆军少将的自信也不仅仅来源于武器上的领先,还有武器领先所带来的先进战术。

武器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单独的。

新武器的出现,是能够带来战术上的变革的。

火绳枪的出现,导致了西班牙方阵、荷兰方阵、瑞典古斯塔夫方阵这种经典的战术。

燧发枪的出现,导致了线列战术的出现,并在火帽击发枪时代、米尼步枪时代里发展到巅峰。

而等到后装步枪的成熟并使用,那么散兵战术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然后随着弹仓步枪,机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等逐步出现,步兵的作战宽度也就越来越大,从间隔三米左右扩大到五米,六米甚至十多米。

线列时代里,一个师的作战宽度只有一两千米甚至几百米;而到了普法战争时期,一个师的作战作战只有几公里;但是到了二战时期,一个师的作战宽度可以达到十多公里;至于现代战争里那就更宽了,一个高度机械化的合成师控制数十公里宽,上百公里纵深的战场区域也是常有的事。

先进武器给楚军,同样带来了战术上的极大变化。

当荷兰人等一大票欧洲国家还停留在古斯塔夫方阵,顶多就是增加火枪手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八十左右,开始采用不太靠谱的燧发枪师,楚军已经是把线列战术玩出花来了。

当欧洲那些军队的炮兵部队,还在玩辅助步兵作战,战斗的时候单纯发射实心炮弹攻击数百米外的敌人,甚至连专门的炮兵部队编制都不多的时候,楚军的炮兵部队已经玩了十多年的步炮协同,早已经建立起来各种专业化的炮兵部队。

并且在战斗中广泛采用榴弹,野战中的炮击距离更是扩大到了一千多米。

陆军里使用最多的十三年式115毫米野战炮,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千三百米,其最新生产的改进型,即十三年式甲二型115毫米野战炮,因为加大了仰角,提升了炮膛精度,改进了发射药,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一千五百米,最大射程更是可以达到一千九米百米。

而当代欧洲各国,包括荷兰人他们使用的同级别野战火炮,也就是十二磅野战炮,有效射程还停留在五六百米,多不过七八百米的阶段……就这样往往还比楚军里的十三年式改进型野战炮更加沉重……

双方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从武器再到战术,甚至是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都是全方位的。

万炳林可不相信对面荷兰人的士兵们能够天天敞开了肚皮随便吃,然后长年累月进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这从对面那些荷兰人的体型就能够看的出来。

尽管距离还有些远,但是万炳林陆军少将通过单筒望远镜,依旧可以清晰的看见对方在城头上的部分士兵。

这些士兵的身高普遍都不算高,而且也比较瘦弱,不像是楚军这边的士兵,一个个全都是一米七以上,而且身材都非常的壮实。

这士兵的战斗力强不强,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体型上就能够看的出来。

不是说牛高马大就一定战斗力强悍,而是说身形瘦弱的士兵们,肯定是伙食不咋地,伙食不咋地就无法接受高强度的日常训练。

如果日常训练都不充分,非要说他战斗力有多么的强悍,你信吗?

而对面的荷兰人士兵,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天天吃饱饭,天天能接受高强度训练的样子。

连荷兰人士兵都如此,边上的那些爪哇人土着士兵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都瘦弱的很,就这种爪哇土着士兵,赤手空拳的情况下,万炳林麾下第十四师的士兵不敢说一个打十个,但是一脚踹过去,踹实了肯定是一脚踹飞一个!

毕竟他第十四乃是大楚帝国里少数的甲等战备师,选拔新兵的时候条件相对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