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传统骑兵时代的结束(2 / 4)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楚军也还很难进行有效的追击……毕竟当地土著对地形之类的更能够熟悉,而且往往是精心安排的伏击,提前安排好了撤退路线,贸然追击说不准还会落入伏击圈里!

如此今天死一个,明天死几个,一个月下来就得死伤好多人,长期以往会让人非常难受的。

对此楚军的应对方式就是,既然在战术上难以应对,那么就从其他方面着手。

比如把遭到伏击地点的周边十几公里范围内的村庄进行驱逐清理,走的就是原时空美国人西进的路子。

我治不了标我还治不了本?

我让你人都没有,看你还怎么游击……

再比如建立仆从军印度军团,让仆从军来承担这些零散的巡逻,驻防任务,来一个伤害转移。

不过这些都无法掩盖,相对比之下,楚军更擅长打大规模战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楚军不擅长打零散战斗,实际上也很擅长,同样能吊打全球无敌手……只是依旧无法避免频繁的零星伤亡……这就让人很难受了。

如今法国人和楚军的交战,乃是一场正儿八经的大规模会战,周边地形也简单并不复杂,双方兵力众多,法军有八万兵力,各种长身管的滑膛火炮估计也有两百多门。

楚军汇集的兵力也有两万多人,陆军的线膛火炮有数十门(陆军第五十三师各炮以及近卫军炮兵连,二十七军军属炮兵营),大幅度领先土著火炮的滑膛野战炮也有数十门(印军军团第四师所辖火炮)。

这么多人汇集在巴黎城以及周边郊区这片狭小区域里,其实兵力是非常密集的,很难有什么大范围的战术迂回空间或者隐蔽进军的空间。

甚至可以说,双方的行动其实都是暴露在对方的眼里,根本藏不住……就那么点破地方那么多兵力汇集,人家随便登高望远就都看见了。

更别说楚军还有升空数百米高的热气球进行瞭望观察。

所以法军的骑兵部队,别说出击了,实际上在后方进行集结的时候,因为规模比较大引起的动静也大,就已经被足足六七公里外的热气球瞭望兵给发现了。

很快楚军的指挥官们就知道了,有一支法军骑兵正在进行集结,目前已经集结起来的骑兵兵力大约有五千骑,并且数量还在增加当中。

按照瞭望兵的观察以及战前的一些简陋情报搜集,还有战争过程里对诸多俘虏的拷问情报,楚军方面的参谋们综合推断,敌军的骑兵最后的集结规模有可能达到万骑以上!

不出意外的话,这将会是楚军自中亚战争之后,单次战役里遭遇的最大规模的敌军骑兵,哪怕是在同样骑兵不少的印度地区里,面对莫卧儿帝国的时候,单次实战中其实也没遭到过这么多的骑兵。

当然,这也和大楚帝国其实始终都没有和莫卧儿帝国全面开战,只是进行了几次中等规模的战斗,但是更多的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武器支持来挑拨莫卧儿帝国的内乱。

印度里的莫卧儿帝国之所以在楚军进入印度半岛后短短几年内就直接崩溃,并不是楚军直接打垮了莫卧儿帝国,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挑动了莫卧儿帝国的内乱,导致莫卧儿帝国内部发生了崩溃。

所以如今的印度地区里,莫卧儿帝国依旧存在,甚至都还名义上掌控着大量的地区,但实际上莫卧儿帝国能够直接掌控的地盘已经只剩下印度西北部地区了……其他很多地方有一些被楚国直接吞并为直辖领土,如印度南部地区,孟买地区,还有一部分被楚国掌控成为殖民地,主要是大量的沿海地区。

而内陆大量的腹地地区,则是由数百个分散的王公进行统治,其中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和楚国签署了各种协议的附属地区,当然也还有部分依旧保留了独立自主权。

这种情况下,其实楚军在印度地区里的战斗,也是以中小规模的战斗为主,上万人的行动都比较少,都是以营团级别的战斗为主。

因为敌人比较分散,也很难遭到大规模的敌人,更别说上万的骑兵了。

印度地区如此,非洲那边更不用说,那些土著也没实力组织起来上万骑兵,同理,美洲的那些土著实力也都不咋地。

西亚的波斯以及奥斯曼倒是有这个实力,不过楚国和这两个国家关系倒还可以,暂时也没有大规模入侵这些地方的打算,所以暂时也没遇上。

俄罗斯……俄罗斯人要是能够在西伯利亚地区集结并维持上万人的骑兵作战,也不会被楚军一路赶到乌拉尔山脉,那破地方,有兵力都派不上去,毕竟后勤是个大问题。

所以楚军在海外扩展多年遭遇大规模骑兵的时候,也只有在当年征战准格尔以及哈萨克的时候,这两个地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游牧民族吗,所以才能够阻止起来这么大规模的骑兵。

之前打西班牙的时候,因为楚军初来乍到,而且欧洲各国普遍也没有想到楚军会直接强行登陆玩灭国战斗,因此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战前准备都是严重不足。

等到楚国人登陆加的斯的时候,西班牙连战争动员都还没有开始呢……后面楚军又推进速度比较快,西班牙只能一边动员征召兵力一边抵抗,又打成了添油战术,最终等楚军杀到马德里的时候,实际上西班牙能够及时征召起来的数万野战兵力,都已经先后被打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