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楚国人的海外建国称王(2 / 5)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而跑到海外领地移民安家落户的楚国人,虽然移民之前一个个穷的叮当响,但是到了海外领地里,甭管以前咋样,但是只要在当地安家落户了,那么就是人均小地主……人均几十亩土地那都是最基本的。

只要你有本事不抛荒,海外直辖领地的官府就敢另外租给你更多土地让你耕种,几千上万亩都是可以的。

所以,楚国的海外直辖领地的移民们,其他先不说,但是一个个用国内腹地的标准去看,全都是小地主……

就算粮食收购价比较低,移民的整体收入水准不算太高,到不了富裕的程度,但是人家至少吃喝不愁……

你给钱少了,人家犯不着给你当普通打工仔啊,还不如自己努力点租种更多的官田然后种更多的地呢。

你给钱多了,但是人力成本又上来了……

所以在绝大部分,尤其是面积小,人口少的海外直辖领地办工厂,人力成本比本土办工厂还要更贵一些……因为这些地方,基本没有闲散劳动力,不像是国内一样人口密集,农村人均土地数量非常有限,农村里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需要离开农村谋生,这也给国内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但是海外直辖领地,一个个都是土地等人的状态,那些海外直辖领地的官府,一个个都琢磨着如何吸引更多的本土移民过来,当地哪有什么闲散劳动力啊。

人力缺乏,人力成本高昂,同时各种原材料也不一定能够供应的上,各种设备以及生产用的零部件都要清一色的从本土采购。

最后算下来,在很多海外直辖领地搞工厂就地生产,其成本还不如直接从本土采购呢。

哪怕本土采购后运过来还需要运费。

所以,搞工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是所有的海外直辖领地都能搞的。

这涉及到人才供应,人力成本,原料成本,供应链等一系列问题。

要不然,你当本土搞的那些大型工业区是摆来看啊,人家搞这些工业区,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给你摆平了人才供应,原料供应以及零部件等各种供应,还能提供金融支持,整合了产业链后大幅度降低成本。

因此在当代的大楚帝国里,虽然帝国官方是把所有直辖领地都一视同仁,除了国防产业等比较敏感的产业外,其他的产业海外直辖领地你爱干啥干啥,不会太过限制。

但是很多海外直辖领地里的工业发展基本都不咋地,哪怕是有着大量各种资源,人口也很多,算的条件得天独厚的北美洲,如今发展工业也是艰难的很……北美当地的人口还是少了点,市场容量太小,消费需求低,而且几乎没有配套的产业链。

所以哪怕作用丰厚无比的各种矿产资源,尤其是五大湖地区里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但是工业发展依旧非常艰难……

而且这些海外直辖领地,和帝国本土一样都是属于直辖领地,彼此间可不存在什么关税之类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楚帝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没有贸易保护,加上其他各种困难,也就导致了虽然政策允许,但是海外领地想要发展工业依旧千难万难。

这一点在欧洲地区,体现的更加明显!

楚国人来到欧洲也有些年头了,通过各种方式获得,面积不等的直辖领地也有三十多个。

包括西班牙地区的加迪斯、直布罗陀海峡两岸、法国勒阿费尔、加来、英国马恩岛、多佛尔等等……

这些欧洲地区的直辖领地,以岛屿、沿海港口、河口地区为主,面积其实都不大,一般都是几十平方公里,大不多一两百平方公里,主要还是充当军事基地使用,顺带充当和土著贸易的贸易中转港口使用。

搞成工业基地之类的,本来就没这么打算过……不过要是有楚国人在这里搞普通工厂,官方也不禁止就是了。

尤其是官方正式对领土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明确了直辖领地以及行政领地,属国领地之后,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所有的直辖领地都采取同一套各种标准,本土什么样的,这些海外直辖领地也是怎么样的。

最简单,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所有海外直辖领地的行政结构,和传统意义上的本土全部都一样,采取标准的行政机构,法律也同样如此。

就连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土地政策等等全部都是施行帝国统一标准范围。

而对于个人而言,那就是人员自由流通,只要是楚国人,你爱去哪里就去哪里,一个在马恩岛出生的楚国人,只要你给得起船票,你直接回到本土松江生活工作都是可以的。

也可以参加科举,乃至到金陵参加会试,最后成为帝国高官。

可是即便如此,之前也没什么楚国人跑到英伦马恩岛这破地方搞工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