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章节正文阅读

(3 / 5)

作品:《隆万盛世

魏广德下午在内阁里想到这个的时候,就叫人查阅了典籍,发现兰州绒织造技术似乎和西域有关,大约在唐代传到兰州。

按典籍记载:凡绵羊毛有二种:一曰裘衣羊,剪其毛为毯,为绒片,帽袜遍天下,昏出此焉。

古者西域羊未入中国,作褐为贱者服,亦以其毛为之。

褐者有粗而无精,今日粗褐亦间出此羊之身..

一种裔芍羊(番语),唐末始自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裘长,内毛细软,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

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跳,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容',以从其初号也……

孤古容,在后世也被人误称为姑姑绒。

而现在大明流行的兰绒,主要材料其实就是这种裔芍羊,或者说兰州山羊毛织造。

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山羊的饲养量也是不大,毕竟这东西只能饲养在野外,而且产量也不高。

倒是蒙古那边有大量羊毛,可以制造地毯、帽袜一类的东西,制作衣服也可以,只是稍微粗糙点,但是保暖效果俱佳,才是可以普及的东西。

但是,这蒙古人的羊毛只能做粗糙的衣帽等物,那是因为蒙古人技艺不高的缘故,西方这个时代毛纺织业已经发展起来,只要加大成本其实要可以织造精致的毛纺织品。

其实,最早看到兰绒的时候,魏广德就有心投资羊绒产业,不过担心在大明爆发“羊吃人”事件,所以强按下这个念头。

资本逐利,资本家没有底限,这些权贵同样没有。

不过,现在如果大明和蒙古人议和,那就意味着大草原上能够有充足的羊毛原料,自然就不担心内地田地因此被圈占拿去养羊,这毛纺织业貌似在大明也就可以发展起来。

以大明能工巧匠的技艺,纺织机的改进自然是不在话下,相信大明的毛纺织品应该也能达到西方的水平甚至超越。

在魏广德不多的学校记忆里,似乎西方经济发展几个重要的东西,除了蒸汽机、炼钢技术,纺织机的改进也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它让西方人第一次领略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果。

兰绒为什么在后世名声不显,魏广德猜测可能也是和西方有关。

毕竟欧洲国家的纺织业是他们经济发展最早的行业,技艺上因为时间长的原因产品肯定是非常精湛,甩中国毛纺织品几条街,最后兰绒的没落怕就是被人抢占走市场造成的。

当然,实际上兰绒的消亡也确实是在清朝。

清朝中期以前,兰绒的交易量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清朝的时候已经解决了制约大明羊绒发展的壁垒,有西北巨大的羊毛产量做为支撑。

据传,在清朝乾隆时期,每年兰绒的交易量高达万两黄金。

而兰绒这项传统技艺的消失,则是因为到了清朝晚期,洋务运动兴起,在明清兰绒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兰州开办了兰州织呢局,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羊毛原料,来生产毛布。

好吧,这时候的兰绒已经被西方的纺织技艺取代,采用西方的工艺生产产品了。

自然,兰绒也就不再被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