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章节正文阅读

(3 / 3)

作品:《隆万盛世

是的,本来要对王杲部动手,他还是很支持的,可看到朝廷居然要调蓟镇大军前来助战,心情能好才怪。

本来他做为辽东总兵官,打仗的事儿他就做主了,功劳簿也是由他上报,可以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现在要来个戚继光,抢功劳不说,这功劳簿可就由不得他了。

虽然心有不满,可李成梁也知道,这或许就是朝廷的决定,他是没办法改变什么的。

“来人。”

李成梁默默看完兵部公文,随后放在书案上,叫来随军书吏书写军令。

“调广宁三卫进驻沈阳北造化、道义,归属副总兵杨腾节制。

令游击王惟屏、参将曹簠率军驻守马根单、大冲,防备女真诸部东进,支援王杲部。

定辽五卫抽调精锐,护送辎重进入孤山堡。”

发完将令,让随军书吏开始书写军令,他就在一边默默思考该如何应对蓟镇军的到来。

其实,此时的李成梁荷包很干瘪。

虽然朝廷现在优先拨付辽东军饷,可毕竟经过层层漂没,到他手里本就不多。

而他除了自己享用外,还要养着三千家丁队伍,开销可是很大的。

兴建宽甸六堡,对于李成梁来说可谓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名义上为朝廷开疆拓土,赢得功绩,同时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利益。

只有战争,才能让朝廷向辽东拨付更多的银钱。

钱多了,他养家丁也就不用那么捉襟见肘。

同时,有了宽甸六堡,定辽右卫的辖区就可高枕无忧,其背后的辽河平原也就稳如泰山了。

这样,他的主要视线就可以集中到沈阳,从这里出兵,往东可以直接杀入建州女真地盘,向西则是直入辽西草原,可以直面土蛮部,再不用被蒙古人和女真人来回拉扯。

打仗,耗的是朝廷的银子,而收获的不止是功劳,还有无数战利品可以装满他的荷包。

本来,在他的盘算中,打王杲没必要一棍子打死,他手下那么多城寨,一年扫两三个最富裕的城寨即可。

只要朝廷下令让他剿灭王杲,有的是法子慢慢磨死他,还能把王杲部所有的财富拿到手。

可是蓟镇军的到来,他之前的打算明显就行不通了。

今年,看样子王杲都不一定能活过去,那么就只能开始逐渐针对王兀堂以及其他女真部族了。

总之,在李成梁心中,当然是不能让辽东安稳的,必须在消灭王杲部后,再从女真部族中寻找一个新的势力集团,替代王杲的作用。

这样,辽东才能源源不断从京师获得钱粮。

还得抽时间扫荡草原了,灭掉女真王杲部,想来未来两年女真部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有王杲前车之鉴,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人效仿。

这段时间,还就只能西进草原,拿土蛮部刷功劳了。

谁能想到,看似一场国战,但在涉及到其中利益的将官心中,态度可谓迥然不同。

魏广德这边,结束了三日休沐,早已经回到内阁办差。

不过今日,他正对手里一份奏疏皱眉。

这是户部、工部和兵部联合上奏,拟拨银二十六万二千六百六十八余两修大同边墙,分作五年支给,每年发五万两,最后一年发六万二千六百六十八余两。

如果这份奏疏是在几年前出现,魏广德或许会毫不犹豫的就批了,可是在大同和议执行以后,还在修边墙,魏广德就觉得是否有些浪费。

他正在考虑让兵部重新编练边军,提高边军战力,这边就把大笔银子投到修边墙中,这边墙修来干嘛?

就为了将来子孙后代能看到巍峨壮丽的明长城吗?

为何明朝会用边墙和长城称呼后世人眼中的“万里长城”,其实是因为此时的所谓“明长城”和后世人眼中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形象。

后世人看到的长城是经过包砖的城墙,而此时大部分长城却是夯土,外面并未包砖,只有蓟镇等少数长城段这样建造,其实就是一段土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