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神洲异事录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零九章、夜遇薛涛(2 / 4)

作品:《神洲异事录

秋明礼见徐恪兀自面带疑惑,遂解释道:“圣上心里最清楚,眼下最为关心我大乾国库之人,非殿下莫属!殿下想举荐一人去江南多征盐税,必有殿下之考量在,圣上岂有阻挠之理?”

徐恪想了一想,遂宽慰秋明礼道:

“连圣上都如此信任殿下,老师又何必多虑呢?兴许这个‘李秋’确是一位大才,等他到了杭州之后,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帮吴文龙刷新吏治,扫除贪腐之风,为我大乾国库,多多地收进盐税呢?”

“嗯……”秋明礼听得频频点头,笑着应道:“你说的有理!殿下心怀苍生黎庶,有天下之志,殿下所信任的人,何时曾看走眼?看来,确是老夫多虑了……”

“无病……”秋明礼随即话锋一转,又问道:“听闻杭州府是你的老家,那里的风土人情如何?”

“杭州府可是一个好地方,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徐恪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许久之前,他接着言道:

“杭州是座大城,城东有一座山,名曰‘半君山’,山势逶迤连绵,山峰高大险峻,听说住在山里的人一半都是君子,见人从来不说谎话,是以得名‘半君’;城西有一座湖,名曰‘西湖’,西湖之美,天下人尽知,就不消多言了……”

于是,徐恪便将杭州城内各种风土人情、民间趣闻娓娓道来,说得活灵活现,秋明礼直听得津津有味,眼望南方,不禁神往之。

“我在徐家庄呆了十年,又在杭州城呆了十年,只不过,城里风光虽好,好吃好玩者虽数不胜数,但我心里最最难忘者,依旧是王大爷的烧饼。”

“王大爷的烧饼?王大爷是哪一位?”

“王大爷的名字叫作‘王仁安’,他住在杭州城里的瞎子胡同。只因我平常极少叫他的名字,是以险些都忘了他叫什么,只知他就是叫作‘王大爷’。王大爷做的烧饼,是我吃过的最最好吃的烧饼,烧饼皮薄、馅足、火候正好,葱香味能飘满一整个瞎子胡同。那滋味……”徐恪兀自沉浸于回忆中,“不消说一座杭州城,就算整个大乾,都找不出第二个!”

“无病,那位‘王大爷’,他如今还在瞎子胡同里卖烧饼么?日后老夫若有机缘能下一趟江南的话,定要去那里买一只他做的烧饼尝尝……”

此刻虽已是深夜,秋明礼心头已涌起一股困意,然听徐恪说的“王大爷烧饼”如此传神,他心下也不禁大起好奇之心,恨不得与那位“李秋”一道走一遭江南。

不想,徐恪忽而双眼凝视南方,眼神中顿起一股惆怅。

“老师,王大爷已不在了。”

“他不在瞎子胡同了么?那他去了哪里?”

“他已不在人世,此刻他或许已进了阴司,过了鬼判,入了转轮……但愿他这一世能投胎到一个富贵人家。”

“啊?……”秋明礼有些意外,“无病,那位‘王大爷’终年几何?可曾留有传人?老夫有生之年未能亲口尝一尝他的烧饼,可惜了……”在秋明礼心中,便想当然以为王大爷必是自然老死,只是他见徐恪眼神中,对王大爷仿佛大有感怀故友之意,是以便多问了两句。

徐恪却摇了摇头,黯然道:“王大爷死的时候,好似五十不到吧?我也不知他当时究竟年岁几何?他是被洪文堂乱棍打断了腿,回家又活活气死的,他有一个女儿叫王香梅,本来已嫁做人妇,听说王大爷死了,也投井自尽……”

“竟有这样的事?!”秋明礼听得心中难受,忙问道:“王大爷一家究竟遭受了何种冤屈?那前任知府洪文堂为何要将王大爷双腿打断?”

徐恪叹息了一声,遂将王大爷一家的悲惨遭遇与秋明礼约略讲述了一遍,那秋尚书听罢之后,立时问道:

“无病,若照你所言,王大爷一家无辜惨死,其仇家理当有二,一是当时的知府洪文堂,二是杭州城内的杨员外一家。洪文堂这个狗官既然已遭江湖匪徒格杀,那么暂且可放下,然杭州城内的杨员外一家,恰是害死王大爷一家的主凶。这个杨员外究竟是何人?姓甚名谁?他家二公子又叫什么名字?这一家子人,如今过得怎样?”

“这个……我只知他们家员外姓杨,是杭州城内有名的富户。那杨员外的大公子在杭州府衙内做官,二公子么,听说也是个读书人,非但已考中了举人,而且极擅经营之道,至于他们的名字,我倒是一直不知。他们有钱又有官做,如今的日子……想必是过得不错!”

“岂有此理!”秋明礼望着徐恪,目光中露出不满,“王大爷一家双双惨死,这主凶一家竟至今还逍遥法外,无病啊,连老夫这个局外人都已看不下去,你身受王家父女大恩,怎可坐视不顾?”

“可是,老师……”徐恪想了一想,却道:“这杨员外一家人,虽有仗势欺人之处,却并未杀人呀,真正杀人的应是洪文堂这个狗官!”

“你糊涂!”秋明礼摇了摇头,批驳道:“王大爷本是原告,按理在公堂之上,就算状告不成也断无挨打之理。可这洪文堂为何不分青红皂白就将王大爷双腿打断?必是暗里收了杨员外的巨额好处!你依照此理仔细推想,那杀死王大爷的,不正是杨员外一家么?”

“老师说的也有道理……”

徐恪只得点了点头,可他心里却在不停反思,记得他在杭州城之时,早听说那杨员外生得慈眉善目,乃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善人,当年一场瘟疫,杨员外在城里捐资造了十处粥棚,养活了灾民无数。杨家的两位公子,在杭州府可都是有名的人中龙凤,长子进士及第后在府衙内为官,次子已中举人,眼看着不日也将高中进士。而最为难得的是,杨家二公子还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又从容俊雅,当年徐恪在分水堂之时,亦常听人说起“杨二公子”大名,据闻整个杭州府内,不知有多少豪门权贵,都争着要将女儿许配于他。

可就是这么一位无数姑娘连做梦都想嫁的杨二公子,偏偏就看上了瞎子胡同一个卖烧饼人家的女儿,还要几次三番登门,言明要将香梅娶为正妻,当时这一桩婚事不知遭受了多少闲言碎语,可杨二公子依然丝毫不为所动。而当日那位杨二公子亦曾亲自上门提亲,徐恪在途中曾看过对方一眼,当时见那杨二公子倜傥潇洒之状,他顿觉自惭形秽,是以也从心底里默默祝福香梅……

这样的一户人家,算是杀人凶手么?

“嗯……”秋明礼沉吟了一番,便道:“这一次若是那‘李秋’真的受命钦差,南下杭州,老夫当与他交代一番,他到了杭州城之后,首要之事,就是要查明昔日瞎子胡同王仁安父女蒙冤而死一案,将那杨员外一家依律法办,半点不可纵容!”

“多谢老师!”徐恪站起身,向秋明礼拱手为礼道。

“其实这件事么……”秋明礼朝徐恪望了一眼,本想说一句,“你自己也可去办!”然话到嘴边还是没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