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千金为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57章(2 / 2)

作品:《千金为后

他随口问道:“在说什么?”

南王妃看到儿子过来,笑着岔开了原来的话题去,道:“在说和亲一事呢。烜儿,母妃听说,有几家涉事的世家贵女都表示说想要代替宗室女去和亲,可是确有此事?这事你是怎么打算的?”

自长豫帝登基,赵景烜为摄政王之后朝廷就开始肃清吏治,清理了不少的勋贵世家和官员,这事虽说没有引起朝堂动荡,但也的的确确让不少世家和官员开始自危了,尤其是那些勋贵世家,这些世家历经上百年,有心要挖,总是能连萝卜带泥的挖出不少事出来的。

大周朝早些年就有世家贵女代替宗室女和亲的先例,朝廷对这些贵女的家族一般也都会有特别的恩恤和优待。

就算是有罪,也可以从轻发落。

这个时候这些世家自请和亲,多是他们心中不安的自保手段。

这事牵涉到很多事情,赵景烜默了默,但还是尽量简洁道:“我打算请太后娘娘在其中择上几位收为义女,即使不和亲,也可以嫁去边疆异族。”

和亲并不是必须的,他原本并没有打算和亲,只是没想到会有几个世家大族表示愿意为国效力,送女和亲......如果是自愿,他也没有一下子就拒绝,现在世家犹如惊弓之鸟,稍微一些安抚手段还是要的。

南王妃看了他一眼,笑道:“嗯,我就是昨日入宫的时候听太后娘娘说的此事,太后说这段日子天气寒冷,她的旧疾又犯了,皇帝也咳嗽了一个月都未好,她就想带皇帝还有兰喜公主一起去皇庄住上一段日子,怕是这事可能做不好,就想把这事交给我。”

赵景烜皱了皱眉。

他母妃一向不喜理这些闲事......

南王妃看他的面色就笑道,“正好我和你原母妃也闲着无聊,也想着让恵雅淑雅多见见些人,所以就跟太后娘娘商量了,索性就和你原母妃带着恵雅和淑雅也一起住到皇庄上去,然后请了那些自请和亲的姑娘们去庄子上住上些时日,看看她们的性子,是不是自愿远嫁的,总不能让她们为了家族就牺牲了自己。”

赵景烜没有出声。

明舒听了也有些意外,她有些过意不去,忙道,“母妃,这事原该我来管的,竟然还要让您去费神......”

南王妃摆了摆手,笑道:“你想到哪里去了,是我自己想找些事情做,这些时日和太后也很能聊到一块儿去,我看兰喜公主性情爽朗,和恵雅淑雅两个也很合得来,才做下这个决定的。”

“而且和亲也好,远嫁也罢,这些都是影响这些小姑娘一辈子的事,若是合适的,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若是不合适的,可能就会害了她们,所以也是真的想和她们相处上一段日子,看看她们的性情。”

说着又笑道,“还有,你知道我有心编撰一本大周女子传记,但以前我一向深居寡出,又离京城日久,对京中贵女其实已经不太了解,这一次和她们接触接触,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明舒一愣,随即就想起南王妃以前的确是提到过一次。

那时是她在北疆,跟南王妃说想去武英堂做事,并且提起女子学堂时她曾说过的。

她说武英堂的确出了很多不错的女子,别说是明舒,就是她也很是心羡的,那时她就说若是以后有机会,便想编撰一本女子传记,记录不同女子的事迹,不同于《列女传》的大义大善,而是更贴合实际,更让人感同身受,可以教导女子如何自强自立,在困境中如何保持心境,如何好好生存的。

明舒那时听了也很有兴趣,说若是南王妃不嫌弃,她也想要一起参与的,还提过,若是有此书,可节选一些做女子学堂的教本。

她忆起此事,瞬间便明白过来,南王妃此举并不是勉强她自己去帮忙,而是真的是有兴趣。

她笑道:“母妃这么说的我也想住过去看看了呢。”

南王妃就笑道:“你有空也可以过来看看,但你怀着身孕还是小心些好,这事也用不着多少日子,若是有什么,就让恵雅和淑雅回来跟你说上一说,也解解闷。”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赵景烜也看出是他母妃自己想做的事,便也没再说什么。

总比吃斋念佛强。

******

长豫二年元月末。

一晃就是一年过去。

过去这一年对大周来说,可以说是颇为动荡的一年,但也是捷报频传,振奋人心的消息颇多的一年。

南面失地彻底收复,南面军大捷班师回京。西南各族臣服,至于西北和北疆,前几年战事便已定,过去这一年,西越和北鹘又发生内乱,更顾不上也不敢侵犯大周了。

朝堂虽然被清洗过,但现如今吏治清明,国库也终于充盈了起来......这还多亏了那几波的清洗,很多世家和官员的私库可是比当时的国库还要有钱......国库充盈,国家能拨出来赈灾的钱也自然就多了起来。

另外赵景烜又于工部成立了几个小组,专门从事农事水利等各方面调查统计的,并请了各地经验丰富的老农和工匠以及官员,以作各种天灾防治的应对措施。

整个大周都一扫前几年的乱局和奢靡颓废之气,变得蓬勃和欣欣向荣了起来,就是大街小巷的商贩们吆喝的声音都好像带了更多的朝气和喜气。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大长公主这日到了宫中,原本她是想要找冯太后说一些事,可是刚踏入御花园,她就看到了在御花园挖土的小皇帝赵越,他后面还站了一排小太监。

她原本还算不错的面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赵越什么都好,小小年纪说话行事就很沉稳,心性也没有长歪的迹象。

可是他天资聪颖,却偏偏对读书不太感兴趣,只对种植花草果树稼桑这一块有兴趣......还喜欢自己种植。

原本作为皇帝关心农事这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坏事,但如果沉迷于此,每日都要花上数个时辰干这事,不是亲自种植,就是让人整理典籍,翻阅之余还很认真的做笔记,对其他事情却是一概没有任何兴趣,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几位太傅谈及此事也是一脸的无奈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