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铜罗湾之战(1 / 2)

作品:《我是东京电视台台长

记利佐治街是香港一条主要街道,位于香港岛铜罗湾,西接东角道,东接内告士打道,中段与百德新街交界,为湾仔区人流最多的一条街道之一。

街道以英皇佐治五世的称号命名。

从前,记利佐治街最有名是日资大丸百货公司,位于华登大厦基座,

1940年4月3日面世的维他奶工厂,也位于记利佐治街。而第一间24小时经营的惠康超级市场就是记利佐治街分店。

大佬b选择在这里晒马,当然不是针对大丸百货公司、维他奶工厂、惠康超级市场。大佬b的目标是新選组在香江的产业:《东方日报》。

………………

《东方日报》被新選组收购之后,1976年,更木剑八调整新選组、釜ヶ崎劳动の联盟的资产结构,按照“三个世界话语权垄断の海外战略”的新划分模式。

釜ヶ崎劳动の联盟和新選组的传媒新闻产业,亚洲部分全都有东京电视台本部经营。

《东方日报》在内容方面,进行很大调整。

内容包罗万有,读者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除香港、龍国、龍国の青蛙礁及世界新闻信息外,更有产经、娱乐、体育、波经、马经、副刊。

名家云集的“龙门阵”,针砭时弊的“正论”及“功夫茶”,为读者吐尽不快,是一份全面、全知、跨时代及跨地域的报章。

“软件”全面转型升级,“硬件”方面通过和东电系の新闻媒体,共享各国采访站和技术设备。

通过这种方式,《东方日报》获得了拥有庞大昂贵的设备使用权,共享先进的全球采访队伍。

极大降低了新闻采集成本,同时提高内容质量和时效性。

《东方日报》在全球各地包括美、英、法、澳主要城市驻有特派记者,并在龍国设立驻龍城、申城、羊城的办事处,采访站遍及全球,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为读者送上最快、最充实及最准确的信息。

这次全面的改革升级,奠定了《东方日报》连续三十一年雄踞香港报坛一哥的领导地位,单日销量高达五十三万多份。

………………

报社有钱了,除了上交东电系の东京电视台本部的费用,其他就用来买地,于是《东方日报》新总部在记利佐治街华登大厦对面的买下一栋三层楼,改成报社总部。

两批人马的晒马,就是在《东方日报》的楼下进行,附近二楼的旺喜茶楼、餐厅都被各路牛鬼蛇神包场,看着楼下的大场面。

大佬b实际到场六百人。

…………

旺喜茶楼,一位新记的叔父辈,串爆,扫了一眼其他社团叔父辈,说道:“b仔,不愧是我们新记的实力派红棍。其他堂口的话事人,吹牛说手下千人,实际来三四百人,已经是很有威望了。”

过了十几分钟。新選组人马浩浩荡荡过来了,足足有上千人。

这位被打脸的串爆,接着说道:“看新選组这些人。多是多,但一看营养不良,骨瘦嶙峋,就是临时拉出来的。你看那个烂仔,手里还拿着木棍,怎么斩人啊……”

这位新记的叔父辈,当然不知道,这是更木剑八的“第三世界の遥远救世主”动员来的底层穷人,饱受生活困苦的折磨,当然就顾不上外形和营养。

…………

很快,附近的军装警员机动部队,出现了街角处。疏散行人,拉出警戒,呼叫支援,并没有要介入的意思……

当时香港流传一句话:“警察管暗黑世界,暗黑世界管治安”。

这种数百号人马的大晒马,每个季度都有几次,规模越大越安全,越不会发生火拼。

………………

加钱哥手下的小弟,全都穿的脏兮兮,也不够体面,马仔们有的穿着汗衫,有的穿着T,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穿着球鞋,面露菜色,高低胖瘦,一堆全都过来了……

拿的武器也不正规,锈迹斑斑的刺刀、木棍、工地的钢筋条、厨房的菜刀、果栏的水果刀等等……

相比之下,新记的铜罗湾话事人大佬b,手下人都是标准的斩刀,人强马壮,更符合保准意义上的古惑仔形象。

…………

加钱哥和大佬b见了面,按照正常的节奏,应该开始相互放狠话,小弟相互叫嚣。

可是,加强哥的队伍,只有沉默,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