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讨不到好处(1 / 2)

作品:《华娱,我的老婆我自己捧

不过,虽然有《你的名字》这样的经典作品。

但是他们在面对《我不是药神》的时候,也会担忧的。

为此,业内的很多专业人士都在关注,不知道嘉星传媒这次和这些引进片子的碰撞结果会怎样。这虽然不是嘉星传媒第一次和这些引进片子的碰撞,但是质量相对来说绝对是最高的一次。

从嘉星传媒的宣传攻势来看。

这次他们大概率也紧张了。

关于《我不是药神》接二连三的新闻不停的刷新着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值。也是在这些网友的期待之中。电影的公映日终于来到。

12月1日。

在《三少爷的剑》,《罗曼蒂克的消亡史》的夹击之下,《我不是药神》也终于在电影院挂起了高高的海报。

个别电影院的自动取票机前,竟然极为罕见的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

……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队伍中百分之七八十的观众取的票都是《我不是药神》。

简单来说,这些人都是冲着《药神》来的电影院,

其实也不难理解。

毕竟大众早就期待《药神》的到来,为了这部电影的宣传,陆晨甚至罕见的接受了访谈。

而且。

此刻,《三少爷的剑》已经上映一周,《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也已经上映三天。

其实,《三少爷的剑》真说不上太烂。

有点两极分化的意思。

这部电影让武侠世界5年来再现银幕热潮,按道理来说徐老怪监制搭配尔导,本应是狂揽票房的大杀器,但却如今深陷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

从网上的各种评论网站和映后观感,不难发现对于这部实际上质量并不差的武侠片而言,可能观众的苛求和时代的变化是其最终陷入两极的原因。

时代变化,武侠站在十字路口。

比如,有的观众就非常不喜欢,在评价中直言这部片子是一部烂片,而且对于改编颇多非议。

当然也有观众觉得片子还不错。

反倒很推崇。

显然,翻拍古大师作品,并且翻拍自己主演的影片对于导演而言是一大挑战,却也是一把双刃剑。

优势是不用过多赘述,这个故事曾深入人心。

劣势是,在这个喜剧当道,大片绕行的时代,观众明显对于喜剧片的喜爱远超其他类型题材。

可是,吐槽还是来了,铺天盖地的涌来了。

仿佛隔着屏幕,慕容都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儿。

这么说吧。

武侠题材如今已经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比起别的作品更注重口碑和改编。

因此,武侠作为第五代导演当年大片时代的杀手锏,随着近十年的商业片时代的洗礼已经不再是票房市场第一灵药。

随着上一次五年前《龙门飞甲》火爆后,近几年更是佳作寥寥。

武侠片自身的宏大、强调视觉效果,以及构建侠义江湖的做法,恰恰同观众更喜欢的中小成本喜剧,关注都市生活,追求强烈代入感和认同感的观影习惯背道而驰。

这也使得武侠题材在各种类型娱乐要素的花样百出面前,显得有些拙朴甚至疲态。

“你觉得《三少爷的剑》怎么样?”柳施施也在问陆晨这个问题。

“不怎么样?”陆晨实话实说。

“我觉得挺好的。首先,画面感就很不错,因为徐导的加入,里面充满了大量极富禅意的景致,这可是徐导的独门绝技。

电影也算是塑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武侠世界:绿水湖畔泛舟、苦海镇外远眺、百花林中论剑……这一幕幕都让人心旷神怡,亮度极高的画面景深亦不错。”柳施施举例说道。

夸《三少爷的剑》的观众的看法基本上和柳施施对方差不多。

都再说影片营造了独特的江湖,带来了久违的华国风之美感。

很多评论都提到了场景和硬件,基本高分。

再者,每一次出屏效果都让人震惊!尤其是各种直扑面目的暗器和飞镖,简直是让观众坐立不安。

这些用心的后期处理,让3d技术真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更打了那些为圈钱而转制的伪3d影片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过,

好像也就只有这点可以夸的了。

演员的表现的话,可以说一言难尽。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青年演员集中爆发演技的一次群戏大考。

林更鑫如今也的确是当红小生,至于何润冬就更不用说了。

浸润多年大银幕和小荧屏两线作战,之前还参演过《速度与激情》,其代表作不用多说,可以说碾压了娱乐圈百分之七八十的演员。

至于林更鑫。

虽然代表作不多,却备受关注。

只不过,这一次何润冬意外开挂了。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是,这一次他的扮相已经很影响发挥了。但是他却很高完成度的还原了书中一身豪气的燕十三。

可以说,这个角色,让他一战封神,让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林更鑫的整体上没有那么抢眼,也有一些非议的声音,但仍然在专业人士那里收获了好评。

所以说,至少在大部分观众质疑的同时,亦有一种最可能的现状,就是林更鑫虽然这一次不是最好的三少爷,却是纵观整个华语影坛最现实的人选。

在这里,不得不提华语电影市场奇怪的“先入为主”式刻板印象,也是对这部影片造成有失公允评价的原因之一。

在陆晨看来,

武侠这个题材,只要拍得好,其实挺容易圈粉的,

很明显,《三少爷的剑》并没有那么好。

就像是片中那不愿捡起剑,却处处被逼迫出手的谢晓峰,有实力却不显露,有底蕴却迫于时代的变迁,处在两难境地。

当然。

比起很多为圈钱而生的烂片。

这部影片整体质量和部分演员的表现都堪称亮点。

至于《罗曼蒂克的消亡史》。

关于这部电影。

有人说它很难懂,实验性太强,主题模湖;也有人说它很特别,很风格化,甚至称它是2016华语片年度最佳。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算不算是一部好电影呢?

《罗曼蒂克消亡史》在官宣中被定义为悬疑谍战片,它最大的亮点是非线性的叙事形式对深沉内敛的主题内容的彰显。

男子走进日式居所的玄关,立在屏风和换鞋凳前,依次脱下礼帽、腕表和中式长衫,仿佛脱下了全身的伪装,得以面对真实的自己。

这是全片的第一个镜头。

一辆驶向荒野的汽车,后座上装扮精致洋气的女子坐立不安、眼中尽是迷惘,仿佛并不知前路的归程、更何况此生的宿命。

这是全片的第二个镜头。

伪装与宿命,这两个镜头正是全片的纲领,像埋在泥土里发芽的两颗种子,各各往下延伸、扩展又交叉,生出纵横交错的若干细枝末节。

反映一部电影成功的指标有很多,最直接的是票房。

电影自诞生起就是影院的艺术,尽管有传播介质和网络平台的加入,走进电影院看电影至今仍是电影的主要消费形式,实体影院的存在仍是影响电影艺术特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然而高票房并不等于高质量,反之亦然。

对于作品来说,喜剧追求幽默、逗趣,悲剧引起同情、共鸣,不同的电影其娱乐性、艺术性、思想性各有侧重。

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观众来说,什么样的电影值得他们掏钱买票到电影院去看,也是见仁见智、各不相同。

大腕云集、超强卡司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对票房也有自己的野心,但追求高票房就必须以市场和观众为导向,如果一部电影正如导演事先告戒观众的那样“至少要看三遍”才能看懂,这就注定了它与高票房相差有点远。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罗曼蒂克消亡史》并不是一部适合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导演在采访中称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博尔赫斯,而他的电影叙事,也像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一样迷乱,太过烧脑。

片中的电影明星有一句台词,算是导演的自黑:“导演没准备让大家看懂……这是一部艺术片,是艺术,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因此在小众的业内人士及影迷圈子里,影片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在大众的娱乐化诉求面前,它一定讨不了好。

与同期上映的《三少爷的剑》相比,《罗曼蒂克消亡史》可以说口碑完胜、票房完败。

退一步说,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本就不该割裂来谈。

尽管导演说他的创作理念是“既愉悦观众,又表达一丁点自我”,在实际的操作中,艺术性的追求超越了商业价值的体现,二者失去平衡,结果自然是口碑与票房不对等。

成功的电影、好电影应该是大众电影,是被市场认可、被观众接受的大众艺术。

现在的电影生态环境中,多的是商业化过度、艺术性缺失的爆米花电影和注重艺术性、忽略甚至贬低商业性的小众电影,两者各为极端,严重扭曲了电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