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成为吴贤妃后,景泰帝开发了新人设(思)(2 / 2)

作品:《快穿:千古风流人物

于谦:这郕王又缩回壳子了。

故意的?

还是刚才的精彩亮相只是昙花一现。

但,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种极好的应对方式。

说句不好听的,这事儿一句话说不对就跟沾上茅坑里的秽物一样,甩都甩不掉,洗了还有味。

孙太后的眉头又紧紧皱了皱,不依不饶道“如今,天子北狩,你代为监国,怎能没有自己的主意。”

“你不是在是否南迁的事情上很坚定吗?”

在孙太后的咄咄逼人的质问下,朱祁钰只觉得头皮发麻,梦回初被接回宫时的光景。

那时,父皇病重,偷偷摸摸坦白,将他和母妃托付给皇祖母皇太后张氏。

他和母妃,与这座偌大的皇宫格格不入。

明里暗里,都没少受嘲讽。

能做的只有安分,安分,再安分。

朱祁钰心脏砰砰砰乱跳,脸上表情越发慌乱,支支吾吾“有宋史为前车之鉴,否则儿臣也不敢胡言乱语。”

他是软弱,可并不愚蠢。

对此事,就连舌灿莲花的臣子们都退避三舍,更何况是他。

代为监国。

那个代字,就像是燃烧在他身下的烈火,高悬在他头顶的铡刀。

孙太后被不重不轻的噎了一句,自知今日议不出什么结果,狠狠的甩了甩袖子,放下豪言“哀家希望郕王和诸位大臣尽早拿出个章程。”

谢太后的身影,渐渐远离了文华殿。

朱祁钰下意识松了口气。

孙太后带给他的阴影,是年少时就存在,到如今根深蒂固,挥之不去。

他始终忘不了孙太后当年看向他和母妃时的眼神,就好似在看什么脏东西。

母妃,空有贤妃之名。

片刻后,朱祁钰紧握着手,鼓足勇气,不再逡巡,再次重复“本王不赞同南迁。”

“代为监国一日,那就要对大明负责一日。”

“本王与京师共存亡。”

“各位大人也不必再争执,更不必说徐徐图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话。”

“大明,丢不起这个人。”

“于侍郎和胡尚书之言,本王深觉有理。”

“在此危难关头,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思想。”

“本王的态度就是坚守京师,不退不迁,重铸大明的尊严。”

闻言,于谦的一颗心就好似泡在水中,上上下下,起伏不定。

素无美名的郕王,不简单。

与京师共存亡,需要胆量,需要气魄,更需要勇气。

在这精锐尽丧,前路漫漫如长夜的时刻,这种坚定能安稳民心。

“既然决定不退不迁,我们也绝不是安静等待着瓦剌铁骑到来。”

“我们应该趁此时间,重整军备,备战御敌。”

“兵士,粮草,甲胄,兵器,都是头等大事。”

“不知诸位大臣可有计划?”

朱祁钰继续道。

京师的守备,已经完全不足以对抗瓦剌大军。

若是什么都不做,与等死无异。

于谦深吸了一口气“殿下,宁正而毙,不苟而全!臣愿意扛起这个千斤重担。”

这个担子,总要有人担。

朱祁钰看向于谦,眼眸之中蓬发光彩。

欣赏,敬佩。

在绝大多数一脸愁容,偷偷抹眼泪的臣子里,于谦就像是横空出世的一把绝世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