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薛蟠之闲话红楼 / 章节正文阅读

薛蟠之闲话红楼_第48章(2 / 2)

作品:《薛蟠之闲话红楼

老板听着薛蟠的话,倒是眼睛一亮,谁不喜欢听一句好话啊。这汇贤楼潘阳的人不清楚,可是若是去了泉州与福州就是人尽皆知的了,那是个有名的酒楼,里头去的都是文人雅客,而能进去掌厨的,都是一等一的大厨了。所以,薛蟠说他的面线做到了那种地步,可以比得上汇贤楼的名菜,真的是在夸奖了。

“鄙人不敢当此一赞啊,公子莫不是去过福州一地,我这东西倒真是从那里学的来了。你们等一下。”老板进了后厨,不久就拿出了一个竹编的小斗,上面放着的是用着红色小纸,一束束捆着的雪白纤细的面线。“这东西当然是可以外卖的。”

“我听说这东西与拉面条不一样,是一定要两个人的啊。倒是不知道当不当问,老板的口音听上去不像是福建人,怎么会有了这么个手艺。”薛蟠的话是源于这面线的产地。要说大庆做面线的只有福建一地,也许还有潮州也会一些,但是也没有这些地道。老板此处的东西,倒是真的原汁原味了,才让他有了这个疑惑。

老板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后厨,“不怕您笑话,我老丈人一家是福州的,做的就是这面线的生意。几年前我去那里赶货的时候,与我那婆娘一家认识了,这不后来就开了一家这样的店,倒是他们那里的手艺了。”

郇昰看着小斗中摆放整齐的如同绣线般的一捆捆的面线,觉得这家应该也是常做着外卖的生意吧。“一直有人来买这些生的面线吗?”

老板倒是没有想到一边的郇昰会开口关心这个问题,他倒是摇了摇头,“一开始有,但是回头客真的不多。这里的人不是很会烧这些东西,要是火候不够就太生,但是太烫了就便成为浆糊了,不是个好对付的东西。两位要是想买,可也是想清楚了,不好弄啊。”

薛蟠笑着示意老板放心,“我们有会侍弄的人,断不会糟蹋了这美味的,可是好不容易在福州之外的地方,吃到这么地道的东西呢。说起来,老板也是有魄力,没有在福州开店反而到了潘阳落脚,不过左右是有手艺的人,生意兴隆啊。”

老板也是笑了笑,却是不自觉地漏出了一丝惆怅,也是薛蟠太过平易近人,他自己都没想到会继续说,“这也是一言难尽了,我也是没有想到会真的回到了家乡落脚,您知道像我一个跑货的人,也是没有想着这般年纪就叶落归根的不是。却是福建那里的生意不算好做,老丈人的店也是来的客人越来越少了,都是去了大的酒楼里头,要不就是那路面上的店铺花样越来越多了。等我婆娘的老亲都过世了之后,我们两人也就回到了潘阳了。”

郇昰看着老板的年纪倒是还没有到三十的样子,不过人能早点安定下来也好,却是不知为什么福建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就算像是老板这样的手艺,也没有能在那头有个安身的地方。

薛蟠看着郇昰的脸色就知道他要问些什么了,他委婉地问着老板,“听说泉州与福州都是极其热闹的,老板怕是不太喜欢那么热闹吧?”

这个时候,大庆南边向外的通商口岸除了广粤之外,还有这泉州与福州,要说那里没有客流是极不可能的。老板也是想到了那种繁荣,却是无奈地摇头了,“怎么能是讨厌热闹呢,只是那边的竞争太厉害了一点,像我们这样的小本经营倒是不适合了。加上我也像是回家乡了,就回了潘阳了。不过听说,那边的因着涌入了大批南来北往的商贩,有些人的日子是好过了,但是有的可是难熬了。你们别看这里有红毛,那里还有黄毛的呢。有人听着西洋人喜欢茶叶,也是想要学着江南那头发财的茶商,可是倒是在福州这地方哪有这般的容易呢?我瞧着日子也是有些苦。”

薛蟠却是被这句话点中了心中想的事情,要说他去福州,可不光是为了瞧瞧宋诠,更是因着师傅信里面说的,有些百姓进了山中采茶的事情。要知道这个时候,大庆还没有兴起乌龙茶呢,而它在原来的世界里头,兴起之地正是闽南之地。

曾经,乌龙茶的兴起,为中国的茶史,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