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薛蟠之闲话红楼 / 章节正文阅读

薛蟠之闲话红楼_第124章(2 / 2)

作品:《薛蟠之闲话红楼

在强烈反对了海运代替漕运之后,大臣们明知需要海军建设,皇上也都一步步安排好了,与他们自己也没有利益的关联,还有什么道理不支持呢。

这也是郇昰与大臣们各退一步,大庆人确实不熟知大海,风向、航向、航线等等都要摸索,等到百年之后,一切都掌握在了手中之际,漕运面临着运河断流的困境,改道海运也就自然而然了。

“皇上,臣请上奏。海船建造一事耗费巨大,光靠国库支持,许会后力难继,不如让广招商资,让商人投钱参与其中,毕竟海上与洋人的贸易,多为民间商贸。等海船舰队建设后,有了武力的保护下,我大庆商人也不惧海上风险,能够西下南洋,与那里的小国互市。也是改善民生的善举。”牛松特地来了京城,今日参加了朝会,就是为了上奏此事。

朝臣们一看居然是新上任的镇国公牛松。镇国公一脉久居江南,没有想到他们是海上贸易的支持者,这事情有些意思,看来江南也有了很多人,想能在海上捞到银子啊。

也是,只要是银子谁不喜欢呢。并且在开创的阶段中,能够抓住先机的人,更加能够拥有往后这一路的决定权。

郇昰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镇国公所奏一事,从长远看确实能为我大庆的海上贸易铺平一条道路。不过招商一事牵连众多,又是为了筹集海军军费,还要从后再议。诸位也好好想想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大庆与南洋诸国的来往并不密切,也要事先留心才行。”

****

海军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就是要造海船,除了薛蟠手下的那些能人们,还要调集其他的工匠们,对于这些技术成员,在大庆朝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许多人都觉得这些事情是巧技,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其实守卫国家,并且能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做出了卓越贡献中离不开这些技术员。

就在这个吸取收纳人才的过程中,工部是慢慢发展了起来,他们从原来的没有人关心的部门,变成了一个银子投入多的地方。因为不能在官职上给予那些技术人员优待,许多也是没有能力通过科举考试的,但是在月钱与俸禄上,还是能多加上一些的。

不过大臣们没有还没来得及有心情去关心工部中吸收的那些技术人员月钱的问题,各地的图书馆却是已经都建成了。就等着要正式对外开放了。

这对于大庆大多数的文臣们来说才是要关心的大事。因为在图书馆落成的碑文上,皇上表明只要他们也捐了书,就能铭刻下他们的名字。这可真是功在千秋的好事,谁都想赶着上,让举子们也好,后世人也好,能记住自己。

不过,其实多没有多他们捐的那几本书,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图书馆是皇上用内库里的钱建的,给谁留名的决定权在皇上的手上。这个时候,大庆的一阵为了郇昰叫好的声音,也没什么人在天下文人都赞美皇上盛举的时候,跳出来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