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题家(3 / 4)

作品:《大明第一臣

从小到大,她还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

自己满肚子的疑问,总算有了能帮着解答的人了,这种快乐,简直无法想象。

她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里,翻出了她写的地圆论,这是一篇很潦草的文章,只有几百个字而已。

拿这个去请教张相,简直是犯罪!

夏知凤看了看时间,她觉得距离张相回来,还有好长一段时间。

夏知凤就提起笔,重新润色,争取把文章写得仔细清楚一些,然后再交给张相公看。

至于张庶宁的承诺,到底做不做得到,她是没有什么怀疑的。

张老板肯定说到做到!

除了夏知凤,受到震动的学生,还有很多,其中一人,名叫黄子澄!

这人今年二十岁,长得极好不说,还颇具诗才,按理来说,他绝对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备受瞩目。

但是对不起,知道黄子澄的人并不多。

主要的问题是黄子澄年纪稍大,在进入济民学堂之前,他已经学有所成。

进入学堂,仅仅是旁听生的身份,并不参与学堂的考试,因此大家伙并不知道。

黄子澄能进入学堂,多亏了一位老先生,此人名为梁寅,他学问极好,但是运气奇差,在元廷治下,屡试不第。

后来刘三吾担任济民学堂山长,把他请了出来。

梁寅早年教过黄子澄,他进入学堂之后,阅读了张希孟的文章,又研究了学堂的设计,发下多了诸如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课程。

梁寅就觉得以前黄子澄所学的东西,远远不够,因此写信请黄子澄过来。

黄子澄果然听命,来到了济民学堂,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天生的做题家,黄子澄尽管不能参加考试,卷起来也是相当恐怖……他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自学了所有课程,并且在算学,医学,农学上面,颇有造诣。

作为一个旁听生,黄子澄准备进京参加科举,或者另外寻找出路。

偏巧这时候,张希孟来了济民学堂讲课。

仅仅这一堂课,就让黄子澄想了许多。

他找到了梁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打算去北平,去文化的荒漠,去一片蛮夷之地,传播教化,把自己所学,带给北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