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百四十七章 勋章来了(3 / 5)

作品:《大明第一臣

张承天想了想,“对,差不多吧!再来几个这样的,殿下觉得怎么样?”

朱雄英想了想,终于忍不住咧嘴笑了,两个手不停拍巴掌。

“好啊,就这样,让他们跟我一起种土豆,终于有帮手了!”

朱雄英喜得没法,又是跑又是跳的。

只有张承天,略微有那么点尴尬……或许从朱雄英开始,大明皇帝的画风就要崩坏了。

没办法,朱标小时候,张希孟还要辅佐老朱争天下,对于皇子的教育也没有形成体系,所以朱标小时候还是翰林鸿儒居多,包括其他几个皇子,也都是如此。

但是这帮翰林官太过混账,把朱标教的没有脾气,把其他皇子弄得野心勃勃。

老朱干脆一股脑开革,有的还发配去了北平……皇子和公主,多数都送去了学堂。到了第三代,其实就能明显看出来,对于皇家后代的培养,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方略了。

皇子要学什么呢?

文韬武略,治国抚民……这话也没错,只不过很难量化,治国这事太复杂了,真的很难说清楚,只能一点点感悟总结。

相应的,根据兴趣,进行培养,就显得优势巨大。

比如说朱雄英,他喜欢种田,那就在农学上支持他。

日后小家伙要是能成长为一个不错的农学家,坐上龙椅,治理国家,或许也就不一样了。同样的,其他的皇子皇孙,有什么独特的爱好,都可以发扬光大。

比如说爱好木工,做点木匠活,绝对没有问题。当然了,如果想不开,要修长生,炼丹打坐,肯定会打屁股的。

你这爱好必须要正当。

至于开个动物园,收集一堆狮子老虎大象……这还要商榷,老朱家需不需要一个动物学家。

总而言之,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止不住了。

老朱家以盛产各种乱七八糟的学问家著称,朱家人涉及的领域,足以其他历代皇室汗颜,差距甚至可以有几个数量级那么多。

朱元璋得知了孙子想找几个帮手之后,立刻来了精神。

这是好事情,无论如何,都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