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种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30章 你们不讲武德啊!求月票)(2 / 3)

作品:《大宋有种

其中“十三城筑城”是直接投资,雇了信德府、磁州、洺州、相州、卫州等五个州府的十三万民伕,用沙包筑垒的方法进行施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十三座城池以及环绕在这些城池周围的支堡全部打造得固若金汤!

而对固镇和綦村镇的铁山的投资,则以借贷的方式进行。借钱给以张广辉和陈潜这两个“忠商”为行首的36个冶主为本,分别让他们负责固镇、綦村镇的铁矿和煤矿——之前因为金兵南下,这一带的铁矿、煤矿大多停了产,冶主和矿工也大多逃散。不过在张广辉和陈潜的努力下,现在总算又找到三十几个冶主和万余户矿工。

现在固镇、綦村镇一带的铁矿煤矿,都已经复工,一车车的铁矿石、煤炭、木料,,已经被拉到了用土包垒起来的固镇城和綦镇城中。这两座城堡的占地可都不小,城内还给分了二十多个“坊”,除了被官府和兵营所占据的“坊”,其余都是铁坊。每座铁坊门口都有不少附近村子上来的壮工,簇拥得一团一团的,看见有大车入坊,就一拥而上。随车的铁坊伙计就会大喊:“别挤,别挤......都有活干!托官家的福,扛大包的活儿可干不完!”

说的也是啊,赵楷这几个月发给劳动人民去扛的大包真是数以千万计!

以至于用来编织大包的麻和稻草都出现了供应紧张......在盛产水稻的四川、荆湖两路,各地官府都开始要求农民们上缴稻草抵免役钱了。

除了这些扛大包的力伕,各家铁坊之中,还有许多砌炉子的造炉匠在忙活——他们正在建造的是土法高炉,建好以后看着就跟碉堡差不多。“碉堡”边上还要修个巨型的鼓风箱,用来往炉子里面吹风。

而用这种土法高炉炼出来的就是生铁了,需要用炒炼法、灌钢法、坩埚法进行再加工,才能变成接近于钢的熟铁。

不过为了节约木炭,上等的铁料(用木炭炼出来的生铁)不会在固镇和綦村镇进行加工,而是会直接运往洛阳。在木炭供应比较宽松的洛阳加工成熟铁,最后再进行锻打,制成甲胄或兵刃......而所产出的甲胄,如果要卖给赵楷,则需要一套一套的用神臂弓试射,而且还要随机抽取几套,由铁坊之主穿上亲自去试神臂弓!

至于卖给府兵的甲,赵楷每套只给20贯,余下得他们自己的血汗钱!而且这甲是他们的私产,可以传给子孙的!怎么检验,赵楷就不管了......不要弄出人命就行!

这大概就是高中生穿越的苦了......会得太少,金手指都不能好好开,点不出焦炭炼钢的科技树——焦炭倒是炼出来了,但是赵楷不知道有反射炉,而且宋朝的耐火材料不过关,所以炼钢的炉子承受不了焦炭的高温。

而赵楷这个“高二青年”虽然知道石墨可以耐高温,但是上哪儿找那么多石墨呢?现在的石墨还是画画用的颜料,可昂贵着呢!用石墨粘土造几个坩埚用一用还能承受,造高炉那是不可能的。

无奈之下,赵楷只好选择了“退步”,不讲武德的用上了要命的质量控制之法,而且还不顾潜在的危险,允许府兵私人持有甲胄——如果他不允许私人持有甲胄,那些西军的将门和营伍世家就不会把私藏的甲胄拿出来用了,而赵楷手头的盔甲数量又不够,他的军队的披甲率就更低了......

“官家,这就是照着您的吩咐,让匠人们打造出来,专门用来试甲的盾板......”

赵楷在固城镇上的行宫,原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冶主的豪宅,这位冶主不知跑去了哪里?大宅没有人住,就被张广辉收了去,然后装修了一下,献给赵楷居住了。

在这所宅子的后院之中,一张中间挖了个大洞的大木盾已经架好了。这个大洞的大小和一副掩心甲的正面差不多。人穿上掩心甲,站在木楯后面,就露出披甲的这一段......而在这张木楯边上,还很贴心的放上了两口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