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五章(2 / 3)

作品:《汉末之并州匪政

汉末以来直到魏晋都有重名士的社会氛围。所谓名士必以崇尚隐逸为优,郑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名气,就是因为三公九卿屡聘不应。甚至后来朝廷聘其为三公,都不肯赴任,声望暴涨。当然,能著书立传,教书育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杨修继续说道:“朝纲不振,政局黑暗,清流领袖如李膺、陈蕃,疾恶如仇、匡扶正义亦可增加名望,主公以为韩馥能为否?”

“著书立传,教书育人,明正德行,教化百姓,主公以为韩馥能为否?”

张瑞连连摇头,这些都不适合韩馥。

归根到底,韩馥还是没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乱世已至,诸侯应追求兵强马壮,而非名望气节。所以他能因为袁氏故吏的身份,轻易将整个冀州送给袁绍,以求天下赞扬其美名。

用他自己的话说:“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认为让出冀州,是禅让美德,是自古以来天下君子所崇敬的高贵气度,可以增加他韩馥崇高的名声。

或许后世人会觉得这人脑子有病。

但若生活在当下,这却是无数清流、名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美名。就像郑玄,因拒绝三公之位,声望为天下之最。边让丢弃九江太守之职,声望大涨。韩馥同样不觉得丢弃冀州有何不可。

清流一辈与张瑞、曹操、袁绍这种野心勃勃的诸侯追求完全不同。

张瑞一心追求的骄兵悍将、强弓劲弩,在韩馥看来粗鄙不堪、一文不值。

而韩馥一心追求的士人名望,张瑞则会清奇的问一句,“名望?能当几千铁骑?”

吾之美玉,彼之弃履。无外如是。

张瑞于是看向沮授,问道:“公与先生以为孤将此纸送往冀州,冠以韩使君之名,可行否?”

沮授无力的叹了口气,闭目不言。

张瑞面露微笑,实在是喜欢沮授这种忠贞不二的臣子。

哪怕知道韩馥非雄主,亦绝不背叛。哪怕袁绍屡削其权,不用其计,亦生死相随。

更是打定主意,董卓不死,绝不放沮授返回冀州。

随后张瑞看向从事王羽,说道:“王从事,此事便交由尔负责。算起来,王从事已为孤出使数次,皆见成效。此番从冀州返回,孤命功曹为尔记一大功,必有所升迁!”

王羽作为一名说客,喜怒哀乐皆不形于色,很从容的对张瑞拱手,说道:“能为主公效劳,乃羽之荣幸,不敢妄求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