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儒道至圣 / 章节正文阅读

分节阅读 256(2 / 2)

作品:《儒道至圣

方运有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社会的经验,自然知道什么是一个万能的纽带。

在想好纽带后,方运就根据景国的现状分析,然后思索对策。

一刻钟后,方运提笔,在开头就直指统一,回答:“臣对:无农不稳,无军不固,无商不富。农者……”

董知府就站在方运身边,仅仅看了前十二个字,目光一闪。

策论最忌讳跑题偏题,明明是农事与军务,却加一个地位不如两者的商,写好了则罢,写不好恐怕直接丁等。

不过董知府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继续看下去。

方运经过五次才气灌顶,又得文曲星照,思维极其敏捷,很快把自己所知所见所闻的一切联系起来,然后迅速分门别类,再挑选出适合此篇策论的内容,最后再进一步精炼。

那些普通举人书写过程都是下意识进行,但方运得文曲星照后,思维已经达到进士的程度,这些过程都非常清晰地在他脑海中出现。

在农事方面写了几句,方运脸上突然浮现一抹微笑,因为他在写的过程又有新的发现,这策论和经义不同,经义是分析圣人之言,必须要面面俱到,主要表现圣人之道,自己还在次要位置。

而策论根本是在献策,是在向君上和考官展示自我,那么面面俱到反而落了下乘,一专多能才是策论答题的第二个要素。

于是,在写农事的时候,方运没有学策论指导书籍那样用洋洋洒洒数千言来献策,而是在写了一些问题对策后,笔锋一转,写到:“无农不稳,何以稳农?”

接着,方运就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农事的重点落在“稳农”上。

董知府一看,差一点拍案叫绝,在农事方面,很多人都提出重农思想和对策,但是“稳农”却比“重农”更加具体,更加精确,不仅能抓住考官的眼光,也更符合策论的理念。

董知府盯着方运的头,很想知道这个家伙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怎么会这么机敏,因为“何以稳农”四字一出,哪怕是方运写的稳农之策和别人的重农之策一模一样,但就凭这四个字也能稳压其余考生。

写完农事,方运又开始写军务,景国边患严重,景国的考生若是答题,必然会围绕对付妖蛮进行,但方运则秉承专精的答题理念,不写军工,不写兵将,而写“军纪”,然后从军纪稍稍延伸到军心,明明白白写只有军纪才能让军人有心有魂。

写完军务,方运松了口气,稍稍稳住自己心神,重新阅读一遍前文,最后点点头,确定自己写的和自己所想一致,神态更加沉稳。

董知府一直在观察方运,看到这一幕,他在心中暗叹真是名不虚传,方运刚才的举动看似普通,却已近“明己”。一个人活得越久,越知道了解自己最难,而“明己”还要高于“自省”,自省只是提醒自己的过失,“明己”却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错与对,不仅要改正自己的错,更要坚持自己的对。

董知府一直沉浸在“稳农”和“军纪”两策之中,他没想到一个少年举人竟然能写出这般深刻的道理,不仅远超他这个进士,而且很具有可行性。

“董大人,我答完了。董大人?”方运道。

“哦?”董知府脱离思索两策的状态,然后叹息一声,看着方运。

“十九年前你若在密州,解元必非我。”

方运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董知府当年的考题,他不仅在十九年前参加了举人试,而且还是密州的举人第一。(未完待续……)

----2014/10/180:13:37|9330069----

第338章城宴

全文字更新,TXT下载,尽在请看小说网/

董知府指着方运策论中的有关军纪的文字,道:“你这几句话中,强调用生活细节来强化士兵军纪,可有具体的手段?”

方运心道不愧是一位进士知府,看出来自己这篇策论的关键所在,有很多细节事情不是不会写,而是不能写。因为诗词主要靠才华境界,而策论靠“才干”,一旦写出细节,而且对人族作用巨大,则至少镇国。

方运可不想让自己的练习之作过于惊世骇俗,所以始终压着不写细节,观点是自己的,但论据却引用圣元大陆众圣或大儒之言,虽然有些老套,但可以看作是求稳,乃是科举的常用方法。

“我还未考虑清楚。”方运道。

董知府用手指点了点方运的试卷,道:“亲眼看到你随随便便写一篇策论,都令我振聋发聩,我有种错觉,你在为我景国指路,甚至……”

董知府没有说下去,因为下一句话不能随便说。

方运沉默不语,因为他已经猜到董知府没有说出来的话是什么。

在为人族指路。

房间一片寂静,只听到院子里小狐狸的嘤嘤声,还有门外的人来来往往的声音。

董知府道:“怪不得冯院君说你的经义在‘立意’上无出其右,这策论处处是奇思,句句有妙想。身为一个负责任的师长,这篇策论我带回家,明日再送你一份完善的点评。”说着,董知府把方运的策论收起。

方运愕然,随后微笑道:“那请董师出另外的九道题目,明日夜晚之前我尽量写完。”

董知府面不改色,快速写完九道策论题目,然后道:“外面那些瓜果礼品你如何处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