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帝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1 / 3)

作品:《大宋帝王

夜幕徐徐降临,皇城的灯火,渐渐点亮。赵祯半靠在床榻上,听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枢密副使杜衍的报告。

“陛下,河西使者,希望可以在后日早朝时,亲自朝见唐王殿下……”

“您看,是否允许?”

赵祯听着,抬眼看了眼杜衍,问道:“杜卿,枢府的意见呢?”

“回禀陛下,枢府上下一致以为,不该拒绝!”杜衍拜道:“河西,吾大宋今日最亲厚之属国,倘若使者连觐见唐王也不被许可,微臣担心,恐伤忠臣之心,徒使仇寇得利!”

“特别是辽人!”

赵祯听着,陷入沉思。

今日之大宋,其实很尴尬。

特别是在对外这方面,根本没有大唐威风八面的霸气与万国来朝的气魄。

相反,朝贡体系,几乎陷于崩溃。

现在,还在继续向大宋称臣,并坚持朝贡的,也就只剩下了青唐吐蕃与黄头回鹘。

其他的藩国,不是已经独立,就是已经被灭,或者被辽国挖了墙脚。

而青唐吐蕃,又是黄头回鹘现在唯一与大宋联络的通道。

故而,那位河西节度使在大宋的重要性,其实很高很高!

而辽人,一直在各种想办法,妄图挖走青唐吐蕃。

这不仅仅是外交问题,更是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一旦青唐吐蕃弃宋投辽,国际影响,将极为恶劣,更有可能使得大宋失去中国正统的大义名分!

须知,澶渊之盟后,辽人的汉化速度,就突飞猛进。

辽国人现在不仅仅照搬全抄了大宋的科举制度。

就连差遣除授制度,也照搬全抄。

上一代辽主耶律隆绪和当代辽主耶律宗真,都是汉文化的高手。

尤其是耶律隆绪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积极推进汉化,采取科举取士,制定差遣除授制度,使得辽国的文人纷纷出现。

虽然还不能与大宋争锋,但再不能将视之为夷狄蛮子了。

所以,赵祯沉吟再三,又问道:“正府的意见呢?”

“申国公以为不可……”杜衍道:“申国公担忧,若是使者在殿上向唐王提出为其世子剃度、开光之请,恐怕唐王将不得不答应!”

赵祯点点头,这倒也确实!

但问题是……

“申国公可有办法解决河西节度使可能的不满?”赵祯问道。

杜衍摇摇头。

赵祯叹道:“申国公这是想要朕做决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