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名门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三十一章 长安信使(2 / 5)

作品:《名门

由于陇右地域的特殊性,使得西凉军一直对于骑兵都异常重视,在拿下河湟后,西凉军便将河湟作为养马基地,但河湟地区海拔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繁殖军马,故西凉军在重夺河西后,才正式将河西广大的草原作为战马的繁殖基地。

河西从来都是大唐的养马基地,最盛时曾畜马七十万匹。但马匹品质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唐,河西地马种主要以河曲马为主,它体形粗壮,躯干平直。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托运三、四百斤,可日行百里,故在大唐普遍被用作马车挽马和农用马,目前河曲马主要养在河湟地区。

而河西地区主要用于繁殖战马,很长一段时间,大唐的骑兵战马主要来自于回纥,也就是后世的蒙古马。这种马体型不大。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耐劳且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它可以日行一百二十里,经过调驯的突厥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但这种马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它体型小、奔速不快,在和西域骑兵之间的格杀搏斗中容易处于劣势。

对于这一点,张焕也很清楚,故在夺取河湟之初,他便派羌民想方设法从安西弄来了不少焉耆种马,放养于河湟,用来改良突厥马,最终养出了近四万匹战马。

而这次在疏勒战役中,唐军缴获了近十万匹优质西域马,其中两万匹阿拉伯战马,又从其中找到了近千匹未经骟过的阿拉伯种马,这使张焕如获至宝,将它们带到了河西。

张焕也是极为爱马之人,虽然那匹阿古什的马中至宝给了王思雨,但他本人也从缴获的各色战马中选出了十八匹骏马,归自己所有。

张焕命人拉过一匹自己地战马,这是一匹极为雄骏的白色战马,对孟郊笑道:“如何,这种马可入得了你的眼?”

孟郊虽然是文人,但他出身贫寒,能吃苦耐劳,做事也很踏实,在给张焕做文书郎的几年里,他的话不多,也不善于交际,但他勤勤恳恳,从不出任何差错,张焕正是看中务实这一点,便让他来张掖当刺史兼河西牧监,张掖政务不多,更重要的就是后者,它担负着西凉军战马的主要来源。

在任河西牧监近一年的时间里,孟郊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不仅熟悉了河西的一草一木,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战马管理制度,他本人对养马更是积累了不少经验。

刚才来参见张焕之时,他便发现了张焕以及其他将士地战马有些与众不同,甚至比河西品质最佳的焉耆马还要更胜一筹,只是要给都督见礼,故来不及细看。

孟郊望着这匹雄骏的战马,又看了看那千匹阿拉伯马,他的眼里闪烁奇异地神彩,惊喜交集,他从未见过这么飘逸高雅的战马,它们高大魁伟,四肢长而均匀,毛皮富有光泽而不杂乱,长长的尾巴迎风飞舞,孟郊痴立良久。始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定方见他无比痴迷,便在一旁笑着介绍道:“这种大食马有极大地耐力,而且马速极快。在奔跑中就仿佛是悬浮在空中一般,它能长途奔跑而不吃不喝,受伤时伤口会很快愈合,当它激动和鼓起勇气时,它很自然地表现出极为高雅的特质。”

孟郊终于忍不住上前挨个抚摸这些战马,就象离家多年的父亲回到家乡挨个抚摸自己地儿子一样,最后他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他猛地扭过头对张焕道:“都督。请把这些马全部给我,我会养出数十万匹和它们一样雄骏地战马。”

张焕轻轻点了点头,他翻身上马,意气风发地用马鞭一指道:“走吧!让它们去看看它们地新家。”

不过,张焕和这些马儿都不知道,它们的新家现在可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