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铁骨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五六三章 激流碰撞(3 / 3)

作品:《铁骨

“如果大家觉得不错,那么回去之后,就开始组建民兵,由民兵来完成修路工作。”安汉平说道。

几乎所有乡长都暗吸一口冷气,工作队是介绍过叙府的民兵组织的,这些人隶属于各县,以军队的模式进行组编,会进行一些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但是工作范围不出自己所在的县。不过这中间有一个问题,一旦军情紧急,这部分经受过初级军事技能训练的民兵,将会bsp;为了打消当地民众的顾虑,安汉平和各村的工作组开始对乡长们进行说服工作,老百姓就是这样实在,没有放在眼前的好处,他们就不会有丝毫动作,所以,有时候就得耍点儿手段才行。

重庆乡龙口村就是征召民兵运动中的一个典型缩影,当工作队回去之后,开始把青年人聚集起来,理由是会餐。

在村子中央的场坝上,热气腾腾的大锅沸腾着,大锅当中蒸的是裹着腊肉的竹筒饭。香味飘飘扬扬,各族伙们闻着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要知道高平县出名的贫瘠,耕地面积极少,平日大多是一点儿米掺着野菜过顿,像这种竹筒米饭,很久都没有吃到过了。

这时,工作队开始询问大家想不想吃竹筒饭,得到的结果自然是惊人的一致:谁他妈不想吃啊?

接着,工作队开始鼓动伙们报名,凡是加入民兵干活的,就给吃竹筒饭,不愿意的,那就可以回去了。

这个时候谁愿意露怯,况且还有竹筒饭吃,于是,几乎所有伙都报了名,然后得到了一大竹筒腊肉饭,工作队的同志告诉他们,凡是报了名的,明天天亮后前来这里准备参加工作。

第二天天亮后,来这里的青年不到昨天的一半,这一半人这一天早上每一位只给了半竹筒米饭,就被工作队带去拓宽村口的道路,中午又给了半竹筒米饭和一点儿咸菜,接着干了一下午活。

到了第三天,再来的伙子就只有十五个人了,一整天的工作,提供了两顿饭,这次给的就不都是竹筒饭了,馒头包子数量不少,还搭配有方便面和午餐肉,管够管饱。

到了第四天,听到昨天的伙食后,又有人前来要求加入民兵,这次这些人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民兵负责人说明,这次招收的人数已满,想参加民兵,得下半年招兵的时候才行。

坚持到现在的民兵得到消息,明天开始就要到其他地方开始工作,结果第五天早上,十五个人竟然全部到齐,在工作队的带领下,龙口村的民兵们向着目的地前进了。

民间的消息要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那可灵通的很。民兵开始集结,在全县十五处地方同时开始修建公路,这个消息当天就传遍了整个县的所有村落。

高平交通很不方便,只有最有钱的,或者娶媳fu这等大事才会动用骡马,而这次给各个施工点运输施工器械的队伍,就动用了大批骡马,这个消息惊动了整个县的上上下下。老百姓虽然不理解为何政fu为什么要修路,但是政fu修路绝对是对政fu自己有好处那是肯定的,于是大批百姓跑了好远,前往那十五个修路场看新鲜,然后看到这些地方所作的和各村的干部们所说的一模一样,百姓们开始嘀咕了:真是修路啊,难道官府没说瞎话?

老百姓有一种朴素的概念,官府干的,绝对对百姓没什么好处,可是闻着工地厨房里飘出的饭食香味,看着那些熟悉的伙们卖力地挥舞着大锤,大家最终得到了一个认识,要想富先修路,官府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恐怕不是假话。

留在修路现场连看了几天之后,一部分思想较为进步的村民心动了,他们最终响应了村里面工作组的号召,反正再差也不过是多干点儿活,加上新政fu刚刚分田土到户,这个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可都是亲眼看到的,至多吃次亏而已。

于是,整个高平掀起了修路的**,很快那些闲着的人也坐不住了,参加修路队伍可以免费吃俩餐饭,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靠劳力换顿饱饭吃,于是修路队伍急扩大,很快整个高平县都变成了一个修路的大工地。

修路非常辛苦,本身却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但是安汉平作为“县太爷”,在民间的心中,坐衙的县太爷就得断案,各种纠纷就借二连三闹到了安汉平面前,很多内容根本不算案子,顶多是“谁偷了谁一只ji,谁打破了谁家的一些东西”这等ji毛蒜皮的事。但是在纯朴精明顽固的百姓眼中,这就是大事,而且是值得县太爷甚至皇帝亲自过问的大事。

对于这些问题,安汉平肯定自己做不了决断,而且这本来也不是他的事情。现在南华大多数地方,法院和都只流于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安汉平索xing什么都不说,那些机灵的各村干部自然就把问题揽过去并且作出处理。但是安汉平也不会对此完全没有看法,等这些事情处理完毕,安汉平就会过问村里面的各基层组织,得到详细的处理结果,避免出现冤假错案。

由于参加劳动的群众热情高涨,而民兵及各村的筑路队一时间又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于是安汉平又让工作组组织人员进行垦荒。高平到处都是荒山,有的是荒地,民众在安家军专业工兵的指导下,在荒山上修建梯田,在土沟中打出坝堰,老人和孩子也没有闲着,抬着水桶给坡上种植的众多树苗浇水,力保梯田水土不流失。

由于劳动是在农闲时节进行的,没有耽误农忙,这样的做法,迅得到高平当地人的认可,高平县政fu守信的作风,为政fu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