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时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四章 流传在东京的传说(一)(2 / 3)

作品:《宋时行

为此,赵佶也极为头疼。

他实在是受不了双方无休止的争吵,于是便走出宫门,微服私访,来到潘楼玩耍。

哪知道,却听到了玉尹的名字。

“肉屠,也知艹琴?”

赵佶疑惑问道:“却不知那二泉映月和梁祝,又是怎样状况?”

白胖男子,名叫张大年,是宫中宦官,也是赵佶的近臣。

听到赵佶询问,他忙轻声说:“回官家,二泉映月和梁祝,据说是那玉小乙所做曲谱,曾在大相国寺使出,引得许多人称赞。不过奴婢听说,这厮以前善使嵇琴,却不想居然还能艹得一手好琴,倒是有些出人意料。奴婢这也是道听途说,官家只听一听便是……要说艹琴,奴婢觉得,还是李娘子艹得好,玉尹怕也是言过其实。”

其实,要论琴技,赵佶尤胜李师师一筹。

只是这时候不能说出来,一个肉屠和当今天子相提并论,张大年还没有那么愚蠢。

不想,他话音刚落,从身旁走出一人。

“官家,说起李娘子,奴婢还听说了一件趣事。”

“趣事?”

赵佶闻听一笑,“甚趣事,白锷你慢慢说来。”

“我听说,玉小乙此前欠了别人三百贯……这厮倒也是个有骨气的,居然不肯低头,拼了命想要还债。眼看着就要还上了债务,却又被人设计,不断没了钱两,甚至又多欠了别人五百贯。幸亏李娘子出手相助,给他两千贯,渡过了难关。

而今这坊巷中多有流传,说李娘子是个知情义的,慷慨豪爽,有不让须眉之风……”

赵佶,笑呵呵的听着这白锷说事。

一开始,他还捻须轻轻点头,不住称赞玉尹是个有情义的。

可等他听说李师师借了玉尹两千贯,而那白锷有说什么‘知情义’,脸上笑容顿时一僵。

李师师,可是他的禁脔。

怎地又和这肉屠联系在了一处?

心里面颇不是滋味,赵佶的脸色,便阴沉下来。

“白锷,休要胡说……官家,此时奴婢倒也听人说过。据说是这潘楼上厅行首封宜奴,向这玉尹买了一部曲子。封大家和李娘子素来亲密,当时封大家不在东京,李娘子听说了这件事,便代封大家,提前把那两千贯给了玉小乙,倒也不是平白相助。”

说到这里,张大年狠狠瞪了白锷一眼。

这混帐东西,却越来越放肆,浑不晓得规矩……张大年是得了茂德帝姬的托付,想要为玉尹说些好话。

可这白锷!

他心里恼怒不已,却又奈何不得白锷。盖因这白锷,是康王之母,韦妃门下的太监,平曰里颇为晓事,所以也甚得赵佶喜爱。只是这一次,却不知为何如此不知进退。

赵佶‘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此时,楼外已乱成一团,争执不休。

忽听‘啪’的一声响木,贾九慢条斯理道:“诸位客官,却都猜错了……小乙使得这一曲,名叫三弄梅花!别嘘小底,这三弄梅花虽是古曲,但小乙却平添了新意。

这一曲使得是至清高雅,全无三弄梅花的愁怨离绪之意。

小乙使了这一曲后,又引得席间一人,怦然心动。要知道,这三弄梅花本源自笛曲梅花落,而这人,偏偏又最擅长使笛,一时忍不住,便叫人取了一支玉笛,吹奏起来。

方才可说过,小乙这三弄梅花,有新意……偏这人的并不知晓新曲,只会梅花落。这新旧相交,本应会乱了曲调,哪知小乙变了个法,竟把这旧曲,融入新曲之中。原本相互矛盾的曲子,在这一刻配合的天衣无缝,令在座等人无不称赞。”

“兀那九哥,那人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