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时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六七章 寻师(2 / 5)

作品:《宋时行

初秋的月光有些清冷,让流苏园平添几分幽寂气息。

远处,悠悠嵇琴声传来,伴随着徐婆惜曼妙婉约的割喉,回荡天际,久久不息。

李师师闭着眼睛,侧耳倾听。

封宜奴则轻轻抚掌,合着那拍子,颇为享受。

水榭里还有一名男子,大约在四十出头的模样,相貌俊朗,更带着几分儒雅之气。

琴声歌声,戛然而止。

男子突然笑道:“娘子好眼力,这次潘楼能请来小乙助阵,端地是如虎添翼。

这《牡丹亭》的本子极好,唱词甚美……若不是我知道是那玉小乙所作,甚至还以为,出自哪位大家之手。这东京市井中,竟藏着如此人物……可惜,真个可惜。”

何以言‘可惜’?

李师师和封宜奴心知肚明。

玉尹辞了太乐署博士,也断了他曰后前程。

便是词曲再好,一辈子也就是个‘白衣卿相’的结果,却终究成不得一番大事业。

如此,便有才情又如何?

李师师叹了口气,走到水榭边上,突然启檀口清唱道:“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已吩咐催花莺燕惜春看……”

她的唱腔,和徐婆惜比起来,显然是别有一番味道。

李师师从小在开封长大,说得一口流利官话,字正腔圆,与徐婆惜那昆曲唱腔又有不同,却别是滋味。

若这词,是李师师小唱,便没玉尹事情。

不过由于这次是力捧徐婆惜,所以只得让玉尹指点唱腔。

封宜奴笑道:“妹妹怎不是要和婆惜比上一回?”

李师师回眸而笑,轻声道:“姐姐休取笑,婆惜与奴的小唱之法完全不同,如何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