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鉴宝狂少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65章 蟋蟀罐(2 / 3)

作品:《鉴宝狂少

在宣德年间,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普通百姓,抓蟋蟀都是头等大事,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弄不好就要掉脑袋。

官员们逐级下达命令,让老百姓去为宣德皇帝寻找能征善战的优质蟋蟀,期间出现的悲剧喜剧不可胜数,有人因为蟋蟀家破人亡,也有人因为蟋蟀升官发财。

据记载,在当时的军队中,捕蟋蟀和取敌人首级是同等功劳,苏州的一个武职人员捕到一只上好的蟋蟀立了大功,而被授予世袭官职。

当然,这其中悲剧也数不胜数。

明代人吕毖在《明朝小史》中,就记录了这样一则悲惨的故事。

有一年明宣德皇帝派人到江南去索要蟋蟀,以至于市面上蟋蟀的价格不断上涨。

当地一名负责收粮的粮长,受上司的委托去市场上购买蟋蟀,他走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一只特别好的,就用自己骑的骏马换了回来。

他的妻子看到丈夫竟然用一匹高头大马换回了一只小蟋蟀,感到很奇怪,就想看看究竟是什么蟋蟀这么值钱。

于是她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打开了蟋蟀罐,谁知蟋蟀一下跳了出来,此时正有一只大公鸡走过来,一口就把蟋蟀吃掉了。

粮长的妻子知道自己闯了大祸,非常害怕,随即上吊自杀了。

粮长回到家一看蟋蟀没了,妻子也死了,顿感活着再没有意思,追随着妻子上吊殉情。

这个悲惨的故事流传甚广,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其中有个故事叫《捉织》,就是跟据这个故事改编的。

其中的捉织,指的就是捉蟋蟀。

宣德皇帝对蟋蟀痴迷到了如此疯狂的程度,可谓是全民皆兵捉蟋蟀了。

可神奇的是,后世五百多年,流传下来的宣德瓷器上千件,其中竟然看不到宣德蟋蟀罐的影子。

这让考古界一度对历史产生了怀疑。

直到九六年,明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了一批青花蟋蟀罐残片,这些传说才因此得到了证实。

可遗憾的是,其中没有发现一件宣德蟋蟀罐的整器。

也就是在这样的传奇背景下,陆飞手中的这只宣德青花蟋蟀罐,才更加弥足珍贵。

爱不释手的把玩好一会儿,陆飞正想打包的时候,却发现包中没有备用的锦盒了。

不过在古玩城,买锦盒还不是问题。

单手捏着蟋蟀罐,陆飞和王心怡来到门店区,看了一眼幌子,走进把头第一家的冯记老店。

这家店面相当大,足有三百个平方,里面陈设跟所有古玩门店都是大同小异。

此时,店内一个客人都没有,五十多岁中年掌柜,正端坐在栏柜里面喝茶,看到陆飞二人进来,赶紧站起来笑脸相迎。

“两位随便看随便选,我们老字号货物齐全童叟无欺,包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