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革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08章 解决问题(十三)(1 / 2)

作品:《革清

春天的镇江很美,陈铭泰看了看高庞画的画,觉得不好看。然而陈铭泰一句不说,毕竟他自己的画也不行。

提起笔,刷刷点点将一篇白文的征集种树人员的说明写完。写完之后,陈铭泰有些不解。“高庞,不是说人挪活树挪死么?你这意思,竟然是要把树种出来之后再挖走。”

高庞笑道:“老师,别问我。我也是看说明,其实完全不懂种树。”

陈铭泰一时觉得有意思,就问:“若我开一个种树的场子,如何?”

高庞连忙劝道:“老师,这可辛苦的很。种树不是搞园艺,在家摆弄几个盆栽。轮起锄头下地,我都累得要死。”

陈铭泰沉默下来。他没想到自己在弟子眼中竟然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扛的人,更没想到弟子竟然这么率直的说出来。

沉默一阵,陈铭泰不快的问道:“你们既然要植树造林,为何没有准备苗圃?”

“因为植树造林的说法是刚下的。”高庞随口答道,手上忙着自己的工作。各种宣传不能只有文字。得有画,必须有画。便是江南,也不是人人都识字。在镇江,说一半人不识字也不奇怪。

江浙总督高庞大概弄完了图,此时老师已经告辞,高庞请了别人来评价一下这图画是否简单明快,通俗易懂。得到认同之后就贴了出去。

再看老师的文稿,高庞叹口气,这也太文了。没读过书的人是读不懂的。

刷刷点点写成真白文,高庞把这些交给秘书送去印刷室。江南的植树造林大概只能搞到这个地步啦。没有苗圃,就得靠宣传。

刚做完建设的事情,破坏的工作就放到高庞面前。在镇江到松江府之间又有人闹事,松江府这边请求部队出动。

高庞与松江府知府不怎么熟悉,只是知道这家伙在军中就是个比较刚猛的兄弟。对于这样生猛的家伙,高庞总觉得不放心。这边派去人,高庞把派去的部队里面负责政治工作的叫来说道:“江南这边,能少杀人,还是少杀人。毕竟人脑袋不是韭菜,割了还能长出来。”

这边政工干部受命而去,很快就到了松江府。部队还没到松江府外,侦查部队就见到松江府城外有大批人正在聒噪。

部队哪里能允许贼人在这边闹事,从后面一个突袭就将这帮人杀的七零八落。抓到俘虏一审问,才知道原来现任松江府知府下令在松江府全面实施土地国有政策。一家伙激起了全面反对。外头围城的有一部分的确是被煽动起来的,还有一部分却是真的起来造反的。

霍崇是在五月得到的消息,看内容的时候,霍崇正抱着儿子。快看完的时候,老婆已经把儿子从霍崇手里接过去,让霍崇能够看报告。

扭头看了看老婆,就见老婆虽然一脸怜爱的抱着儿子,不过神色间有些不高兴。大概是觉得霍崇对孩子不够用心吧。这让霍崇觉得非常有些自责,又有些说不出的不爽。

而这不爽的感觉,与两份报告中的情绪倒是颇为类似。

霍崇觉得自己并没有两手一抄啥也不干,但是怎么照顾孩子方面,霍崇也没经验。只能按照21世纪的思路来做。但是老婆一个18世纪的人,对于照顾孩子的思路明显是18世纪的思路。

便是霍崇提出的21世纪的思路,霍崇自己也不过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真的让霍崇能够用21世纪养育孩子的思路来解决所有问题,霍崇也不行。

所以如一句大俗话,锅边哪里有不碰马勺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事情起了些矛盾。

高庞与松江府知府同样面对这样的局面。松江府知府指责高庞纵容江南士绅,高庞认为松江府知府工作不分主次。光看报告内容,也没办法说谁对谁错。

官司弄到身在千里之外的霍崇面前,要霍崇做出决断。而事情还是发生在起码半个月前,这种时候霍崇又能做什么呢?

想到这里,霍崇只能按照老一套来办,先要双方冷静。随即写不下去解决方案。

怎么解决呢?霍崇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局面。

想了一阵,霍崇只能写到:“先诛杀首恶。对于已经确定的反革命,不能放过。其他附随人员,看看有没有造成什么结果。结果中杀人的,得处理。但是以少杀,慎杀为上。”

写完这八股文章,霍崇非常失望。但是局面的确如此,当华夏朝廷获取了飞地之后,很多事情就超出了想象。

与高庞以孤立的据点为支撑的江南局面相比,紧挨着山东的江苏局面就好对付的多。起码那边的事情还在推行。

在第二天的委员会上,霍崇索性把发生的事情讲给众人听。听完这个事情,钱清不快的说道:“高庞竟然没有下令诛灭那些满清官员的家族不成?”

霍崇愣了愣,自己的徒弟杀心可有些重啊。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钱清全家就是死在满清官府手里,对于满清的仇恨铭刻五内。当年霍崇起来造反,钱清可是眉头都没皱一下,就满怀激情的投入到战争之中。

正在考虑这个问题,雷虎叹道:“先生,我倒是觉得现在就对小地主动手,是不是有些着急了。咱们在山东也没有这么干。”

这话让霍崇突然觉得有些明白过来。松江地区的是小地主么?以织造闻名的松江府,真正有钱的的确是地主,然而更多的却是那帮多种经营的地主。

想到这里,霍崇答道:“老虎,说得好。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找稳重的,有调查能力的人来。”

钱清不解的问道:“先生想起了什么?”

“想起了江南与咱们山东大大不同。与河南与江苏也大大不同。改稻为桑乃是国策,你们听说过么?”

对于霍崇的话,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只有代理户部尚书韦伯思索着答道:“主公所说的是江浙工商么?”

霍崇点点头,却没回答。就把那个电视剧的内容讲给众人听。

这是明朝的事情,所谓大奸臣严嵩等人说服了嘉靖下达“改稻为桑”的国策之后,严党高高兴兴地跟嘉靖帝一起吃元宵去了。而清流们却围绕在裕王身边,商讨如何“倒严”,最终打算让谭纶去劝说胡宗宪,最好浙江能烧起一把火,加速严党的倒台!

那么作为一项国策,从工业国家的目光来看,确实是有利于民的,那么为什么老百姓不买账呢?

“为什么?”霍崇询问道。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能说出来。

霍崇也不指望大伙能够明白过来,自己解释道:“因为国策这玩意是必须全盘执行。而一旦全盘执行,那些地方官员们就故意搞成激进过度。不管是对方懂不懂种植桑树,也不管是不是适合种植桑树,统统改稻为桑。”

“啧啧!”钱清忍不住咋舌,秀丽的脸上带着杀气的钱清叹道:“这些人不怕死么?”

“这就是所谓开国气象。什么叫开国气象,大家都是辛辛苦苦拼出来的,从上到下都知道纪律为何物。只要有纪律,便是某件事做错了,也不会导致全盘崩坏。反倒是给了通过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调整局面的机会。就如一个小孩子,啪的摔倒了,虽然疼的大哭,还是会站起身继续走。一个老头子,摔倒了,那可就真摔坏了。”

这么一讲,一众马上打天下的兄弟姐妹们都没了兴趣。倒是韦伯问道:“主公,之后呢?”

“之后?什么之后?”霍崇不解的问。然后霍崇才明白韦伯问的是什么,稍微讲了几句,就觉得这故事太冗长,不适合讲。想了想才说道:“我让文工团排演出来。”

“演戏?好看么?”钱清有了兴趣。

不仅是钱清,其他人也来了些兴趣,雷虎叹道:“先生,很久没有新戏了。”

霍崇知道很久没有新戏了,之前的《白毛女》《放下你的鞭子》《兄妹开荒》《小猫钓鱼》等等戏剧,都是霍崇抄的。虽然经典,却是霍崇抄别人的。

包括很多颇鼓舞人心的歌曲,也全是霍崇抄袭的。

这些歌曲,戏剧,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点霍崇并不意外,然而霍崇不去抓这些事情,也就没人再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