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挂帅(3 / 3)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更何况,只要自己领兵进入关中,汉中的李严,凉州的赵云,甚至关中的张溪,都能成为自己的助力哪怕不能全部调动平叛,但至少也能有人帮着自己参谋,这就能极大的减少因为自己领兵经验不足而造成的风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诸葛亮自己也想积累军阵经验。

中原距离蜀地实在是太远了,将来北伐中原,诸葛亮作为丞相,是不可能一直坐镇成都的这里太大后方了。

如今这个时代的通讯效率低下,不管是关中出兵北伐还是从荆州出兵北伐,诸葛亮肯定要总览北伐大局的,在成都呆着,消息太滞后,不利于决策。

因此,到了那个时候,诸葛亮必定会领军北上,甚至有可能要亲临关中,临阵决策的。

而一旦进攻中原,这里是曹魏的核心区域之一,曹魏经营多年,大汉缺乏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容错率更低,根本不允许诸葛亮用北伐这样的大事来练手。

正好这次可以借着羌人作乱的机会练练手,免得到了真正需要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会举止失措,耽误北伐大业。

思来想去后,诸葛亮最终决定,由法正坐镇成都,辅佐天子署理朝政,张飞留守掌控南军,拱卫天子安全。

自己亲自领兵出征,拜庞统为军师,以吴懿为前部督,领张南,冯习,傅肜,姜维,马谡等将,进军汉中,北上平叛。

消息传出,举朝皆惊。

谁也没想到,堂堂大汉丞相,居然为了一个地方胡人叛乱,要亲自领兵出征.太过于孟浪了。

万一有失,这可如何是好?!

不免有朝臣亲自登门拜访,劝说诸葛亮放弃出征的念头里面固然有不少是真心觉得诸葛亮过于冒失的人,比如说董和,虞翻等人,他们就觉得诸葛亮身为丞相,丢下朝政工作不管,突然领兵出征平叛,是本末倒置。

但也有些人,多少有点私心,比如说秦宓,谯周。

益州人是真的有些怕了,怕这次诸葛亮亲自出征,会有不好的预示。

前两年诸葛亮站在益州世家一面,支持了益州世家休养生息的国策建议,给了益州世家们喘息的机会。

这次,诸葛亮居然亲自领兵平叛,这是不是意味着,诸葛亮已经放弃了休养生息的国策,转而开始支持对外征战的策略了呢?!

这对益州世家们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来,还没来得及捞钱呢,这就又要掏钱了?!

因此,秦宓和谯周的劝谏,多少带点私心,想试探一下诸葛亮的态度。

这些人,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都被诸葛亮给挡了回去。

这事儿啊,诸葛亮已经跟法正,庞统达成了一致,也成功说服了张飞,取得张飞的同意,给出了北军的虎符.那么剩下的人是什么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就这样,建兴四年十月下旬,诸葛亮在成都出兵,率三万大汉北军北上,先入汉中,汇合汉中的李严所部一起,北进关中,平定羌乱。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