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死不悔改,为了皇位你简直疯魔了!!”(1 / 1)

作品:《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康熙皇帝:“嗤~,这话也就骗骗你自己吧!在开宝九年,赵匡胤还频繁地出游,甚至去还过洛阳,由此可见他身强体壮,身体极为健康。说他是一个重病缠身的老人,无论如何也让人难以相信。在史籍记载中,从开宝九年正月到十月十九,根本没有任何赵匡胤生病的记载,也没有宰执大臣入宫探视问疾的记录。因此,赵匡胤的暴毙,必定不是因病导致。”

雍正皇帝:“我知道我知道,“烛影斧声”或者”赵二下毒”,赵二的经典曲目了。而且在之前的建隆二年闰三月,赵匡胤就曾经对大臣们说过:“沉湎于酒,何以为人?朕或因宴会至醉,经宿未尝不悔也。”(注1)可见他知道饮酒不好,自身也是有节制的。

结果两人一起喝酒,饮酒节制的赵匡胤竟死于酒,而赵光义却安然无恙。你品,你细品。更离奇的是,赵匡胤驾崩后宋皇后立刻派遣赵匡胤的贴身内侍太监王继恩召赵德芳等人来,但王继恩却转身进入晋王赵光义的府邸,可以看出赵匡胤的贴身内侍早已被赵光义收买了。”

元世祖忽必烈:“更奇怪的是,赵匡胤驾崩之后赵光义立刻继位,并且迅速就改了年号。赵匡胤的开宝九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可赵光义却急不可耐地改元成了太平兴国元年,我这个蒙古人都知道这是极为不合规矩的。

新皇帝刚即位的第一年要延续先帝的年号,第二年才能自行改元。可赵光义却显得极其迫不及待,颇有些抢占先机、定鼎大局的感觉。他继位之后尊皇嫂宋氏为开宝皇后,还将她移居到了偏僻寒冷的西宫,从此以后赵光义对宋皇后极为冷漠、不闻不问,后来宋皇后也就抑郁而终。”

康熙皇帝:“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惊讶的是宋皇后薨世后赵光义只给她上了孝章皇后的谥号,而自己并没有为宋皇后服丧,还阻止朝廷大臣们为宋皇后服丧,甚至不将宋皇后的棺椁停放在皇宫之中,反而停放在了寺庙里。并且他没有将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导致宋皇后的神主牌位也不能升附太庙。

在古代,这些都极其不符合皇后去世后的丧葬礼制,是大不敬!这也能充分的说明赵光义对皇嫂宋氏十分冷漠并且心怀怨恨。啧啧啧,那么宋皇后究竟做了什么才有这般结局?而赵光义又为何如此对待宋皇后?”

乾隆皇帝:“这些都是小问题。按照“金匮之盟”赵光义将来要将皇位传给三弟赵廷美。可赵光义当上皇帝后就屡次打压赵廷美,导致他抑郁而终,之后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也自刎而死。更奇怪的是,赵匡胤年纪轻轻的四儿子赵德芳,竟然也在睡梦中离奇死亡。所有威胁到赵光义皇位的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莫名其妙地死了,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赵光义真的是无辜的吗!”

现代,柳洹大口吃着辣条,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皇帝们的弹幕。

没想到啊,你们这些皇帝看起来浓眉大眼的,竟然也对八卦感兴趣?

看来八卦真的无关性别、无关职业,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免不了八卦和好奇。

明仁宗朱高炽:“你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金匮之盟”是赵匡胤驾崩的六年后才由赵普揭出。而且初版的《□□实录》中并没有记载“金匮之盟”,而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开始提及,因次此事是真是假,至今仍是疑点重重。如果“金匮之盟”为真,那立储乃国事,应当早就公之于众。那宋皇后为何在明知道有储君的情况下,还要派王承恩去找赵德芳?

即使是秘密立储,身为当事人的赵光义也不可能不知道。那么赵匡胤突然暴毙,他也应当立刻取出“金匮之盟”来证明自己的储君地位,为何要等到赵匡胤死后六年才揭出?而那时赵普早已受到冷落,献上了金匮之盟后就重新进入权力的中心。不可说啊不可说。”

正德帝朱厚照:“切,这不是有脑子就能想到的事?始终不见公布,六年后才揭出,要么是“金匮之盟”为假,要么“金匮之盟”即使存在,但其中的内容存在不同的版本,至少不是赵光义拿出来的那个。

在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皆离奇去世后,皇位已经完全稳固的赵光义主持编修《□□实录》,并三次亲自修改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皇帝参与编修史书,还亲自修改了三次,难道还不能说明其中的问题吗??”

崇祯帝朱由检:“我知道赵廷美这段儿,这赵光义为了皇位已经丧心病狂。《宋史》有云:“初,秦王廷美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发狂,(侍人)至以小过,(元佐)操挺刃伤侍人。”(注2)意思是说宋太宗赵光义让大臣陷害赵廷美密谋造反,然后将赵廷美贬为庶人、迁居涪陵。

赵德昭和赵德芳死的不明不白本就让赵元佐良心不安。他知道自己的三叔是被父皇诬陷的,他很不认同这种做法,就多次帮三叔申辩,可赵光义却对此置若罔闻。两年后,赵廷美也因病去世。赵元佐对叔叔的愧疚久积成病,最终发狂。”

宋太·祖赵匡胤位面。

赵普、王承恩、晋王赵光义及其家人都跪在地上,以头触地。

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生母杜太后也面色阴沉,显然也没有料到赵光义后来的所作所为,她也对赵光义极其不满。文娱百官们更是窃窃私语,神色各异。

赵匡胤面沉如水,胸膛不住地起伏,他冷冷的盯着赵光义:“老二,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喝酒的时候还精神矍铄,为何和你喝完酒就莫名其妙的暴毙了?你又为何要诬陷三弟廷美?最后,你出于何种目的,又为何要修改史书?”

跪在地上为赵光义辩白的赵廷美也满脸恼怒,转而对着他怒目而视:“赵二,你说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德昭就是自杀、德芳就是梦中暴毙。可我呢?宋史可是明明白白的记载了你怎么对待我的!!你可真是心狠手辣,丝毫不念手足之情!!”

赵光义的哭诉也戛然而止,他垂头沉默片刻,竟淡然一笑:“有什么可解释的?大哥可以为了皇位绝恩人的后裔,我又为何不能为了皇位铲除异己?”

赵匡胤脸色涨红,指着赵光义厉声喝道:“……,你这是在指责我?!那可是你的亲弟弟、亲侄子!!这是骨肉相残,能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皇位路上的绊脚石吗?”

赵光义平淡的反问道,看他满不在乎的神情,显然他就是这样认为的。

“死不悔改,为了皇位你简直疯魔了!!”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根据盘点所言,“金匮之盟”后他认可了赵光义的储君之位,所以任其大肆发展势力,以至于后来儿子长成、想传位给儿子却反被他压制。好在如今大宋初立,赵光义根基不稳,一切都还来得及。

忍一时越想越亏,退一步越想越气。

“来人,晋王赵光义、宰相赵普心怀不轨、抗旨不遵,就地正法!!”

要在他眼前、在他眼皮子底下解决了这两个祸患,否则他日夜难眠。

“求皇伯父宽恕,求皇伯父饶我父亲一条性命罢!!”

这时候还有人敢为赵光义求情??

大宋君臣转头看去,然后又见怪不怪的回过头。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是罪人赵光义的嫡长子赵元佐。

他父皇陷害本该是继承人的叔父,即使他是太子,也要为其申辩。如今事情败露赵光义难逃一死,他明知不可为,也要为父亲求情。

赵光义听了,却转头恨声骂道:“你这个废物还有脸为我求情,我屠戮骨肉至亲都是为了谁?你这个蠢货不仅不领情,反而为敌人求情?最后还疯魔了??真是废物,我怎么会有你这样无能的儿……”

正在这时,屏幕上飘过一条评论:

宋真宗赵恒:“我即位后长兄再也没有任何发疯之举,反而一直与常人无异。后来皇宫遭遇火灾他还主动要求停掉自己的俸禄用来修建皇宫。可见长兄并没有疯魔发狂,他只是不理解皇室中的明争暗斗、自相残杀,也厌恶了争权夺利,所以用装疯发狂来避世。”

大殿上,赵光义的骂声突然停滞了,他的嘴角嗫嚅几下,最终只神色迷茫的说出一句:“真是个傻子,这世间哪有人不想当皇帝的?我若是不对他们出手,又如何能把最好的都留给你?”

“儿子不想当皇帝。大家都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有什么事不能和和气气的商量商量?为何一定要赶尽杀绝?为何这天下第一的皇位一定要沾满鲜血,甚至是杀害亲人?只要皇伯父、堂兄们、父亲、叔父都平安康泰、兄弟齐心,元佐就心满意足了。”

赵元佐红着眼睛,抬头看了赵光义一眼,又“砰砰”磕头,每一下都用足了力道,几下过来就磕的额心红肿。

见此情景,赵匡胤和赵廷美都微微一叹,元佐是个好孩子,只可惜……

“求皇伯父宽恕,求皇伯父饶我父亲一条性命罢!!”

“歹竹里出了个好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