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八十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3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要不等戚帅凯旋?”张居正握着奏疏,没有打开,而是准备收回去,这是个路径依赖,之前好几次,都会等,没有压舱石,张居正心慌。

利得税、还田疏,这两样东西已经刺激势要豪右了,虽然还田疏偷偷摸摸。

“我倒是觉得不用等。”王崇古开口说道:“多大点事儿,还用出动京营?按照水程,水师回镇不过百日而已,势要豪右也是人,也是怕死的,一盘散沙,何惧之有?”

大明水师在武装巡游倭国,大明京营在征伐河套,看似大明没有压舱石,政令需要推迟执行,但王崇古站在势要豪右的角度去看,不觉得这有什么。

“虽然他们没有联袂,但存在普遍共识。”张居正摇头准备将奏疏收了回去,还是等戚继光回来稳妥。

“不如先扎根在工兵团营上。”王崇古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总归是要试点的,那就在工兵团营上试试,工兵团营的劳动强度极大,在这种环境下,读书还有点眉目,那就是可造之材,可以大范围的遴选掉学渣,培养人才。

过滤学渣,过滤不了人渣,而委培契约的履行,就是过滤人渣。

张居正收回奏疏的手停下了,他犹豫之间,还是收了回去,满脸愁容的说道:“还是算了。”

王崇古斟酌了一番说道:“先在工兵团营试试呗,然后推而广之,到官厂团造法之中,这样一来,也算是徐行图之,不算是吹求过急了。”

“还是太难了。”张居正一脸为难的说道。

王崇古想了想说道:“这有何难?拿来我看。”

张居正把奏疏递给了王崇古,王崇古看了半天,颇为肯定的说道:“此事有何难?先在工兵团营试着,反正有京营锐卒讲武学堂的经验可以照抄。”

王崇古不觉得张居正的奏疏有什么离经叛道的地方,而且不是很难实现,朝堂上出身军户的进士大约为三成,剩下七成多为民籍,朝堂的贱儒疑似太多了,工兵团营也是军户。

经费很充足,二十万银,七万人的工兵团营能遴选出三千学子就足够用了,只要能试点成功,就可以一点点的铺开了。

“试试看?”张居正仍有疑虑,但还是想试试的样子。

王崇古和张居正就细节进行了沟通,比如学前遴选、入学、委培时间、委培契约等等内容,尤其是违约的惩罚上,王崇古和张居正有些意见不同,王崇古认为应该罚钱,一罚五百,六十银的束脩,罚三万银,赔不起直接流放,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张居正的意见则是革除功名、永不叙用、三代不得恩科之类的传统惩罚。

罚钱干脆直接,而且一辈子都得还债。

王崇古的意见,让廷臣们眉头紧皱,王崇古有点过于阴损了。

委培学政的范围除了绥远,还有吕宋、旧港、长崎、琉球等海外总督府,这些契约通过海事学堂实现,也算是双规试点。

朱翊钧在台上面色严肃,而朱翊镠则是歪着头,用很小的声音说道:“哥,冤大头似乎又上了先生的当啊,先生哪里是犹豫,分明是再给王崇古下套,哥,我说的对不?”

“你这么聪明,为何执着于万国美人呢?”朱翊钧当然看明白了,王崇古败给了自己那奇奇怪怪的胜负欲,王崇古太想证明自己了,太想要工兵团营能够实现,以致于下意识的忽略了张居正下的套儿。

“冤大头真的没看出来是个套儿?”朱翊镠选择了岔开话题,贱儒那点伎俩,朱翊镠也学的七七八八。

朱翊钧思考了片刻说道:“哪怕是个套儿,现在的王次辅也得一头扎进去啊,不对,你给人取什么外号?王次辅就是次辅,胡说八道个什么。”

朱翊镠低声说道:“廷臣们都说他斗不过先生,被先生给利用了,还田疏的事儿。”

起初王崇古的确是上了张居正的当,明明是反对还田疏的,但最后却成了先登陷阵,冲锋在前,这廷臣们都知道,私下讨论也很正常。

杨博看人很准,王崇古真的易怒,就是说他容易被情绪左右,他其实也不怎么害怕乱臣贼子,乱臣贼子那点伎俩,他门儿清,谁还不是个乱臣贼子啊!

所以即便是现在王崇古没意识到上当,一会儿浮票写好落印的时候,也该想明白了。

果然,浮票刚写好,王崇古的脸色就变了,他嘴角抽动了下,脸色变得无奈起来了。

每天上当,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花样不一样。

王崇古很清楚,这次是中了张居正示弱的把戏,他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在他上了那本《请均田役疏》之后,张居正就不可能放过他了。

是的,在那一刻,他已经在历史变革中,完成了转身,从那一刻起,张居正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他,贼船的投名状都纳了,想下船,门都没有。

王崇古叹了口气,只能说,无法挣脱只能享受了。

“对于官厂的姑息裙带之事,臣拟定了个章程,陛下朱批说可行,这是官厂的法例之一,日后这官厂遴选会办、代办等官吏,需要经过官考遴选,总体只有一个原则为逢进必考,逢考必严,逢监必慎。”王崇古对于前几日陛下视察永定毛呢厂发现的问题,拿出了具体章程。

要进必须考,考的内容和官考遴选是有差别的,代办、会办的管理岗位是考专业技能,同样要求三年到五年的实际经验,外行指挥内行,不过数年,墙倒屋塌,官厂团造法,可是王崇古翻身的本钱,他自然慎重。

而逢考必严,则是遴选的过程要严格,对题面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奏闻工部,到总办这个级别的遴选,则是要奏闻陛下定夺,这几乎已经等同于进士殿试了,唯一有问题的就是给陛下找了麻烦。

逢监必慎,官厂团造的考成法,要严格执行到位,采用和考成法一样的草榜糊名,底册填名进行考成,这监察还要走访工匠,最终得到结果,并且三本账,一本官厂,一本工部,一本吏部,考成主要针对官吏。

“杀鸡宜用牛刀,治小国亦用礼乐。”王崇古这套动作,看似有点用力过猛了,考成法的大棒是砸在百官身上的,官厂只有总办才有官身,其余定多算是吏员。

可是王崇古此番如此大动干戈,是为刚刚起步的官厂团造法保驾护航,这是大明新政里一项极为重要的力量,是大明变法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不容有失。

(本章完)